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吃饱饭”到“吃好饭”

“上龙村就是崇左市的小岗村。”在崇左采访期间,多位采访对象都将两者相比较。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1996年,上龙村的5位农民在土地合并协议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的“龙州模式”的序幕。从屯到村,从乡到县,从崇左市到西南八省区喀斯特地区,“龙州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有人说,从“分地”到“并地”,是不是走了回头路?实践证明,显然不是。“龙州模式”得以推广的先决条件,是我国工业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而土地细碎化则对新的生产力方式应用产生了羁绊。上龙村的“并地”一如当初小岗村的“分地”,都是通过对生产模式做出调整而解放了生产力。

“分地”让全国农民吃上了饱饭,“并地”则让崇左农民吃上了好饭。通过“并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崇左的农田综合产能提高了,农民收益增加了,而且与粗放式农业生产管理相比,科学化、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也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可以说,崇左市的土地整治不但是对生产力的解放,也是绿色发展方式的农业实践范本。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崇左市推广的土地整治,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变革生产模式和运用农业科技实现了绿色发展,非但不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反而与生产力的解放相辅相成。在让农民拥有更高收入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现代化绿色农业才是广大农民对农业发展的期盼。

在崇左,正是因为有了农民的期盼,才使得“小块并大块”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一致认同,让以农民意愿为基础、政府引导为支撑的“龙州模式”得以快速推广。

推动现代化绿色农业发展,虽然“龙州模式”是范本,但并非唯一。全国很多地区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尝试,相信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的现代化绿色农业将会遍地开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