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横琴新区北部集中开发区的地下空间,绵延数十公里的综合管廊如长龙般盘踞,不仅昼夜不断地向市民提供水、电、通讯等资源,还优化了城市环境,便利了市民生活,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筑牢基础
加速封顶的智能楼宇不断刷新美丽的“天际线”,大片湿地绿野不时可见白鹭翩飞……经过7年多拓荒式开发,广东珠海横琴新区已兼具现代新城与滨海田园美景;而在横琴新区北部集中开发区宽阔的市政主干道之下,绵延数十公里的综合管廊如长龙般盘踞于看不见的城市地下空间,管廊中的条条管线,正不间断地向横琴市民提供水、电、通讯等资源。
告别“拉链路”与“空中蜘蛛网”
地下综合管廊铺设6类管线,可高效开展各种管线的铺设、增减、维修工作
从位于横琴港澳大道的监控中心进入地下6米多深的综合管廊,《经济日报》记者看到,舱室十分整洁有序,可供数人并排直立行走,已铺设给水管、220千伏电力电缆、通讯管、中水管、冷凝水管、真空垃圾管等6类管线。据悉,横琴地下综合管廊长达33.4公里,分布在岛北部集中开发区,呈“曰”字形,其中一舱式综合管廊7.6公里,两舱式综合管廊19.2公里,三舱式综合管廊6.6公里;另有一舱式电力隧道,长10公里。
这是国内目前已建成地下管廊中里程最长、纳入管线种类最多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2009年起横琴新区开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效益十分显著。最直接的是综合管廊实现了管线的“立体式布置”,替代了传统的“平面错开式布置”,向地下纵深要空间,减少了管线对道路以下及两侧的占用面积,显著节约了城市用地。
横琴新区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73%的土地被划定为禁建区和限建区,可开发面积仅28平方公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最大程度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据横琴新区党委书记牛敬估算,横琴综合管廊总计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之于城市犹如“动脉”之于人体,是城市的“生命线”。与直埋地下相比,管线在地下廊道内集中收纳,不直接接触土壤与地下水,同时免于被人为干扰破坏,管线使用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地下综合管廊内设有巡视、检修空间,工作人员可定期进入,高效开展各种管线的铺设、增减、维修工作。以通信电缆后期管理为例,过去用架空或直埋的方式增加一条通信光缆需要4到6个月,如今在管廊内加一根管线,只需两天就可通信号。
地下综合管廊,让现代城市彻底告别“拉链路”与“空中蜘蛛网”现象。过去,路面下设置了各种管线检查井,但由于管线五花八门、管理事出多头,道路经常被频繁“开膛破肚”,形成“挖了填、填了挖”的“拉链路”。“拉链路”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日常出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将电线电缆架在空中形成“空中蜘蛛网”,既影响市容市貌,又给城市防震抗灾带来隐患,维修时也会带来空中作业风险。地下综合管廊将这些城市管理“痛点”一一破解。
投入不菲但回报持久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一次性建设成本投入巨大,但长远回报丰厚,是造福子孙的“百年基业”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一次性建设成本投入巨大。据估算,综合管廊单舱标准每公里平均成本为三四千万元,小两舱为7000万元,大两舱约亿元。横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资数额达到22亿元,每公里成本超过6500万元。
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凌燕介绍,2009年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横琴新区的年财税收入只有3000万元,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横琴新区采取“BT(建设-移交)”模式与央企合作:以银行信用担保为前提,企业带技术与资金,根据项目需要分期投入,开建后政府对项目进行分阶段回购。
“地下综合管廊比传统直埋方式节省了大量用地,节省的土地价格上涨带来收益,扣除综合管廊建设成本,反而带来很可观的资金回报。”蔡凌燕说。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提升了新区的功能定位,吸引了更多资金注入,政府有了更多资金用于公共配套投入,新区环境得以继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后期运营收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目前,针对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的费用收取方案几经修改仍未最终确定,运营管理费用暂时由政府补贴。
虽然耗资不菲,且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方案的确定仍需时日,但在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立胜看来,建设综合管廊回报丰厚而持久,是造福子孙的“百年基业”,“从长远看非常值得”。
智慧管廊前景可期
新兴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帮助中控系统“听”到管廊中的细微声响,未来能达到“闻”到管廊中的气体
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必须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横琴岛地势平缓,没有天然的排水坡度,本着‘因地制宜’的思路,2009年规划时没有考虑雨、污水入廊。”闫立胜说。
横琴岛是滨海漫滩地貌,过去多为滩涂、鱼塘,管廊的下方淤泥平均厚25米,最深可达41.5米,局部区域还分布有5到10米深的块石层,施工难度很大。针对大片的软土地基,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和施工方——中冶二十冶集团广东分公司采用了排水固结法:在淤泥中插入排水板,上面加堆土增加荷载,在抽真空设备的帮助下,将淤泥中的水通过排水板排出,逐渐固结淤泥以提高强度。最终土壤的平均含水率从65%以上降到45%,终于在横琴这块“豆腐脑、滩涂地”上建起体量巨大的混凝土建筑。
目前,横琴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智能化控制程度最高的管廊。横琴综合管廊设置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排水、消防通风等智能管理设施,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中控平台相连,可实时监控以确保管廊安全运行。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2009年的超前设计现在又有了不少改进空间。闫立胜认为,在管廊维护管理上,新兴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可以帮助中控系统“听”到管廊中的细微声响,未来能达到“闻”到管廊中的气体,并及时做出应对。闫立胜说,“在管廊内潮湿的环境下,线路发生短路,传统消防监控技术容易发出误报。如果在综合监测中使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预报准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在管廊中加入“人防”功能也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地下管廊应考虑满足抗震、人防和综合防灾等需要。
将来,更先进、更智能的技术与理念,或许将激活一条条地下综合管廊,给现代城市与居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