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讲经台唯有斑驳的石砌基座和土方留存,却仍然高大雄伟,有一种历经风雨沧桑屹立不倒的傲然气度
刚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不久,就听说附近有个名叫“塔克西拉”的小镇,貌不惊人却声名显赫。这座小镇里,保存着距今2500年历史的古城遗址。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将塔克西拉称为“呾叉始罗国”。他描写道,“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可见当年的塔克西拉环境优美、农业发达、佛教流行。
从伊斯兰堡市区向西北驱车约50公里,便到达了塔克西拉。我选择首先去塔克西拉博物馆逛逛。小巧精致的博物馆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外表看上去更像一座名人故居。走进展厅大门,才发现别有洞天。展厅分为两部分,一侧展出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包括钱币、陶器、石盘等各种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一枚枚印有希腊国王头像的古钱币表明,这里曾被希腊王朝统治。
展厅另一侧是佛教文物陈列区。上百座佛陀、菩萨塑像整齐排列,庄重而静穆。仔细观察这些佛像不难发现,其雕刻风格与中国常见的石刻佛像迥异:大耳垂肩、顶着特殊发髻的佛陀,面部却具备高鼻深目的希腊人特征,身上的披袍也是希腊式的。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攻至塔克西拉后被阻。希腊人不仅没有将塔克西拉毁于战火,反而将希腊的雕像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犍陀罗艺术,开创了“佛”最初的形象。
塔克西拉第二站,我来到三大古城遗址之一的锡尔卡普,领略希腊统治者留下的历史遗迹。在向导指引下,我在一片近似废墟中分辨出古城的石墙、城市街道以及分布于大街两旁的住宅、商铺和庙宇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双头鹰庙”,它实际上是一座窣堵坡(佛塔),基坛台阶旁边的壁龛里有石雕双头鹰装饰。明显具有古希腊文明特征的双头鹰与古印度佛塔融为一体,再次证明了两种文化和谐相处、相互交融的历史事实。
告别断壁残垣,经过一段乡村土路车程,向导带我到达一个小山丘脚下并告诉我,玄奘曾在位于山顶的贾乌利安佛学院内留学习经。拾阶而上,我不禁想象着公元630年(另说650年)圣僧到访塔克西拉的情景:由大唐长安一路西行,他必定是风尘仆仆、满身疲惫却又无比虔诚笃定地,一步一个脚印,缓缓登上这座小山。
走进佛学院遗址,只见中央一个小广场,四周环绕十几间打坐间,石墙相隔,错落有致。院内还建有厨房、浴室和仓库等配套设施。广场旁边的殿内保存着数十座窣堵坡和大量精美石雕、泥塑佛像,可见当年的繁盛。
在不远处的另一座山丘上,我找到了玄奘讲经堂遗址。众多打坐间和打坐台紧密排列,簇拥着一座大型佛坛。据说这便是玄奘讲经时所坐的莲花宝座。如今的讲经台唯有斑驳的石砌基座和土方留存,却仍然高大雄伟,有一种历经风雨沧桑屹立不倒的傲然气度。望着眼前的遗迹,我仿佛穿越一千多年以前,高台上圣僧口吐莲花,台下众僧虔诚笃定,木鱼声声,佛香升腾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