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勿要盲目抢IP 购买容易汉化难
□ 康琼艳

抢占了IP并不意味着拥有了优秀的作品,生硬的移植、简单的置换并不能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影视行业迅猛发展吸引了资本热钱竞相追逐。时下,最受影视圈追捧的莫过于各类热门IP,无论是影视剧、动漫游戏,还是网络文学、综艺节目,都搭乘着IP投资的热潮,追求自身价值的商业变现。不少影视制作公司热衷于购买和储备优秀作品版权,通过改编、翻拍等方式进行衍生开发。由于热门IP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基础和较为良好的口碑效应,这种自带流量的特质为影视投资带来了看似可靠的保证。

然而,最近一部改编自知名IP的作品甫一开播,就遭到观众潮水般的差评,大量原著粉丝集体“倒戈”,纷纷给出1星的评分。相较同名日剧的压倒式好评,国语版《深夜食堂》在万众期待后却落得一地鸡毛,不接地气成为其最受观众吐槽的硬伤。剧中三面吧台的居酒屋场景、章鱼红香肠的菜式料理、斜交领和白毛巾的厨师形象,与观众预想中的大排档、路边摊、火锅店的“中国式深夜食堂”相去甚远,浓浓的日本画风更是造成了与观众情感之间的疏离。有观众质疑该剧只模仿形式而不理解原著精髓,但在笔者看来,文化的深层隔阂才是使该剧陷入不伦不类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内热门IP被各大影视集团瓜分殆尽,影视投资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在韩流遇冷的背景下,和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成为国内制片方的新目标。以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为例,其四大经典作品《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恶意》,前三部早就被中国影视公司收入囊中。被“承包”的当然不只是东野圭吾,一大波有着日系血统的IP正在不断被引进、改编、翻拍。这其中,多数作品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的症状。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日本独有的文化特性很难被复制,使得翻拍作品在汉化过程中难免流于形式。

日本文化是一个独立而特别的存在,其物哀情结、缩小意识、隐忍克制的民族性格在很多日剧中都有所体现。随着物质给予日本民众的幸福感越发微小,编剧们转而关注精神和哲学层面的问题,通过窥探城市生活里人的心理流变,以及处在社会边缘的小众群体,去治愈心灵。日版《深夜食堂》正是通过黑帮老大、脱衣舞娘、同性恋等“边缘人”去探讨人的精神归宿的问题——当我们无法抵达世俗意义的成功,又无力改变现状,该如何面对自我、面对生活——这与国产影视剧讲究的“三观正”“大团圆”有着质的不同。一旦脱离了日本独特的语境,故事发生的土壤便不复存在。要想传递原著精髓,并非简单地把场景、菜单、故事进行中国化置换就能完成,稍有不慎就会使作品陷入不伦不类、矫揉造作的窘境,甚至带来满屏尴尬。对于寻找代入感的中国观众,这显然是个伪命题,倒不如放下预期,以开放的心态去感受作品内核。

除了文化基因不同,日剧在引进过程中复杂的版权保护机制也是影响其本土化改编的重要原因。不少观众质疑《深夜食堂》在诸多细节上抄袭日剧,殊不知这恰恰是原漫画作者对改编提出的“规定动作”。不同于韩国IP的一次性引进,日本制作方对影视改编要求极为严苛。为最大限度保护和传递原著的精神价值,日本制作方在预算、演员、灯光、摄像等方面都会深度介入、严格把关,尤其在改编剧本方面,要求表述必须与原作内核一致。此前上映的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的剧本经过反复修改35次,最终获得了原作者本人东野圭吾的同意。加之国内尚无完善的IP评估和管控机制,日系IP的本土化之路愈加艰难。反观国内,有的制片方动辄对IP大肆改动,甚至引发原作者及粉丝群体的不满和抵制,日方在IP授权上精益求精的态度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影视投资者追求热门IP本无可厚非,但其背后所潜藏的风险却迫切需要看清。抢占了IP并不意味着拥有了优秀的作品,生硬的移植、简单的置换并不能讲好中国的故事。若是带着投机的心态囤积IP,不仅无法赢得新的粉丝,更有可能引起原著粉丝的集体“反水”。总之,投资IP需要战略眼光,改编IP更是考验创作功力,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笔者更希望国内影视圈能够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耐心,用源自于本土的原创故事,打动我们自己的观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