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费自信源于文化自信
魏永刚

有一项统计显示,英法德最受欢迎的15个品牌大都来自本国。但若在我国作这样的统计,结果中一定会有洋品牌。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心理归结为“崇洋媚外”,因为这种心理带着历史的“胎记”。西方工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也在其心中确立起“洋货好”的心理定位。几年前,笔者到广东格兰仕调研时,了解到市场份额已占绝对优势的格兰仕微波炉最初也是引进生产线,先完成别人的生产任务,然后制造“格兰仕”产品。其实,我国很多产品走的都是这样的路线。一方面,可以走得相对快些;另一方面,也总让人觉得“产品还是外国的好”。

消费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种直观反映,出于买到好产品的强烈愿望,消费者“崇拜洋货”。“我无人有”时,我们买外国货;“我有人优”时,我们买外国货,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惊艳世界,我们所处的消费环境已然发生了变化,已经到了“人有我有、人优我也优”的阶段,几乎在每个消费领域,都不乏带着这30多年奋斗汗珠和顽强精神走来的自主品牌,消费者还热衷于买外国货,就值得深思了。

国货的振兴,归根结底需要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心理建设。人们在消费行为上的“媚外”倾向,某种意义上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我们的消费心理已经落后于中国产品的发展脚步了。

文化自信是消费自信的基础,是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消费者,我们要站在今天发展的新高度上审视中国市场,增强文化自信,让消费心理赶上“中国制造”的发展,提高消费者的自信心。

(作者系《经济日报》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