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立世界遗产的“初心”,是为了让人类更加珍惜自己的文明,更好地保护这些遗产
申遗尤需 不忘初心
□ 牛 瑾

最近,被誉为西北“净土”的可可西里和获赞东南“明珠”的鼓浪屿同时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原因无他,两者均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2个,超越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成为第一大“世界遗产国”。

蹭热点的网络文章立马冒了出来。《太美了!中国52处世界遗产,你去过几个》《中国的52项世界遗产,今生必须逛完!》……无一不是在罗列项目后,让读者比较一下,去过哪些地方、还要去哪些地方。其实,即便没有这些推介文章,普遍存在的好奇心也会为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只是,走马观花般地看景容易,倘若说看过之后感悟到了什么,恐怕就要难倒一大批人了。再问问这两处分别属于哪一类世界遗产,又会有更多的人答不上来。

世界遗产不同于一般风景名胜或文物古迹,更不是门票高企的旅游景区,它们是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设立世界遗产的“初心”,是为了让人类更加珍惜自己的文明,更好地保护这些遗产。世界遗产所在地有义务守住这份“初心”,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遗产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让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游客都能看懂世界遗产。

以鼓浪屿为例,世界遗产中心的决议认为,鼓浪屿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通过当地华人、还乡华侨及外国居民的共同努力,鼓浪屿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也成为活跃于东亚、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和精英的理想定居地,体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人居理念。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为切入点,利用旅游手册、旅游APP等渠道广泛推介集中体现上述文化价值的景点,或在景点导游的讲解词中加入这部分内容,让鼓浪屿不仅仅是一个更炫酷的到此一游目的地。

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保护与开发之间如何平衡。申遗成功注定会让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更加声名远播,也注定带来更多的客流。此时,是迎合客流、一味加大商业开发力度,还是时时刻刻把保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就成了一道摆在世界遗产所在地面前的选择题。这道题的答案很明显,只是尴尬的过往经验,让我们对可可西里和鼓浪屿能否不忘申遗“初心”没了底。

事实上,商业开发本没有问题,世界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也并不矛盾。毕竟,商业开发为世界遗产提供了一种更具活力和人性化的方式,有助其文化传承;还使其维护费用和修缮费用有了保障,有助保护的良性循环。但是,对世界遗产进行商业开发是有前提的,即要在保护、保存世界遗产真实度和完整性下适度开发。也就是说,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建设性破坏”才是。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申遗成功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已经在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达成了共识,采取了行动。可可西里提出,“像爱护我们的眼睛、呵护我们的皮肤一样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自7月1日起,鼓浪屿景区也将日最大承载量下调为5万人次,且“天天会巡查,月月有报告”,定期研究有关数据,让其重现“海上花园”面貌。

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令人欣慰,相信这个名录还会不断丰富。只是,有申遗诉求的地方要做好万全准备,要是动不动就把“更好地保护”这份“初心”丢在路上,还是且慢动手得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