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如何才能舒心、放心、安心?黑龙江通过医养结合、创新养老院管理模式、发展候鸟养老,为创新养老方式作出了有益探索——
用心为老人谋幸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在黑龙江大庆市庆新老年护理院,医护人员在帮助失智老人做恢复训练。 韩秉志摄
黑龙江哈尔滨市安康福利院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是老人在学习弹琴。
韩秉志摄

晚年去养老院,在很多老年人的心里都绝非最好的选择。床位紧张、收费高昂、饮食起居不习惯、文娱活动不丰富、寂寞孤独,等等,都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不过,今年75岁的王大爷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却过得挺开心。他每天都很“忙”,日子要按“小时”安排:书法、下棋、看书、打太极……“我在这儿吃得好、睡得香,怡然自乐、没有后顾之忧,理想的晚年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王大爷笑着告诉记者。

前不久,记者走访黑龙江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很多养老院里的老人都有着和王大爷相似的感受,养老院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目前,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在全国尤为严峻。截至2016年底,黑龙江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681.6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94%,老年人口发展呈现快速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五化”叠加的特点。黑龙江的养老院都作了哪些创新?是什么让这里的老人们幸福感爆棚?

候鸟养老——

让老人舒心

6月12日,3架“龙江老知青”专机满载着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500多位老人,陆续降落在哈尔滨太平机场。2017年度黑龙江省夏季旅居养老季大幕就此开启。

大庆市肇源县柏寿老年公寓院长王丹已经做好准备,等待南来北往的客人。别看肇源是个小县城,但服务质量却远近闻名,来这里避暑休养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北京、银川、哈尔滨等地的不少老人都慕名而来。

年过七旬的赵崇宁老人在柏寿老年公寓已经入住3年有余,3年多来留给老人的都是快乐回忆。赵崇宁老人家住北京,因为一次偶然的探亲机会,邂逅肇源县柏寿老年公寓,并从此与这所公寓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都多好啊,为啥到肇源这个小县城来居住呢?”听到这个问题,老人不慌不忙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北京养老,每个月成本在五六千元以上,抢手的养老院还得排队。但在这里,空气好、气候好、服务好,一个月只要1400元。自己身子骨还算硬朗,有了闲钱和精力,还可以实现“说走就走”的旅游梦想。现在,他甚至将医保关系迁到肇源,打算在这里永久定居了。

候鸟式养老日益火热,折射出老年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开启了养老服务的新业态。

顺应这一形势,黑龙江省民政厅出台了《候鸟式养老服务规范》,组建了官方旅居服务平台“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依托“两湖一池”“油城鹤乡”等知名旅游地,为候鸟老人设计精品旅居养老路线和旅居地。各地养老院也在积极寻求与南方养老、旅游等机构、单位合作,为“候鸟老人”提供床位,推出短期休闲旅游项目。

仅2016年,黑龙江就吸引国内外旅居养老老人124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90%。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全省接待“候鸟老人”综合服务收入达80多亿元,实现了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的推进,旨在调动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标准建设——

让老人放心

对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子女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老人的安全、健康等问题。在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这类问题都通过两个字来回答——那就是“标准”。

凌晨3点半,天还没亮,安康社会福利院负责餐饮的师傅已经准时到岗,开始制作馒头、稀粥等主食。5点钟,新鲜的时令蔬菜送进养老院厨房,经历一系列标准化加工程序,早上7点钟,香喷喷的早饭按时端到老人们的饭桌前。整套程序有条不紊,靠的是严格管理制度。

院长陶凤军的管理思路是,把服务质量的提升变成可量化的指标。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制定成标准的。从老人入院评估、日常照料,到厨师如何打喷嚏、设备能否落灰,所有细节都用标准说话。

“比如,在安排老人入住时,把打呼噜的老人和耳背的老人安排在一起;为半失能老人进食时,如果老人右侧行动不便,护理员要站在左侧喂食,并且保持行动连贯;卧床老人上轮椅时,轮椅要成35度到45度角,先刹闸,再顺势扶老人上车……”说起院内条条标准,陶凤军娓娓道来。

近年来,安康社会福利院首创了“标准管事、制度管人、机制保障、品牌提升、核心在人”的“4+1”管理模式。该院对全院8个行业、45个岗位实行定岗定责,梳理出1000多项服务流程,这些服务标准的详细文本堆起来有一人多高。

如今,安康还在探索对外输出标准化建设成果,比如在海南三亚开设分院,让更多老人享受到“标准管理”带来的优质服务。

医养结合——

让老人安心

劳累了一辈子的老人大多患有各类老年慢性疾病,需要专业护理,但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是养老服务机构长期面临的窘境。今年3月份,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指出,当前养老服务和养老院建设工作中,一些养老院存在只能收住自理老人,不具备医疗护理能力,不少需要养老院照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型老年人入院难。

针对失能等老年人“健康养老”刚性需求的上升,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正探索多种方式,打通养老、社区、医院等服务渠道。黑龙江省民政厅发布数据显示,全省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90%内设了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90%与养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通绿色通道;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到90%以上的社区居家老人,城乡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2%和31%;全省养老机构“护养型”养老床位5.3万张,医养结合床位数接近总数的35%,缓解了全省失能老人养老供需矛盾。

去年正式运营的黑龙江大庆市利民颐养院,是一家有着200张养老床位、80张普通住院床位的医养一体型民营养老机构,开业一年,陆续迎来70多位老人入住。记者看到,阳光下老人们在院内练习健身操、学健身气功、接受中医理疗,生活丰富多彩。

然而,两年前这里作为一家专科医院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因为缺少患者,医院面临停止运转,十分冷清。

一边有着优质医疗设施和资源,一边是大量需求医疗和康复的老人们。何不将专科医院改建成主攻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利民颐养院院长赵汉池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改建一所集养老、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实践证明,把医院转型为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院,不仅让濒临倒闭的医院实现“二次创业”,同时老年人也得到了专业护理服务。

与利民颐养院前身面临同样困境的中小型医院,在大庆市并不少见。要处理好这些闲置医疗资源,需要转变思路。如今,大庆市已建成1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有床位1563张。同时,把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到医疗定点范畴,让入住的参保老年人能够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