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梦桥建设者:
建一座通向梦想的桥
本报记者 陈 颐

坐落在贵州遵义市西南的喇叭镇沿河村,因几十公里长的沿河水蜿蜒穿过村庄而得名。近日,镇上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沿河上多了一座长25米、高2.5米的混凝土桥。桥梁的设计者和建造参与者,是名为国寒晶、杨仕林、李小波的3位“90后”。

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多少年来,喇叭镇上的孩子去沿河小学上学,靠的就是一座老旧的石桥,老桥的石墩子晃晃悠悠,看着就令人揪心。当地的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安心、安全地渡过沿河。

事情的转机,是探知未来2016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在大赛中,国寒晶、杨仕林、李小波等人设计的桥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一位深知沿河村孩子们梦想的参赛选手,正好在贵州遵义支教。为何不把桥梁结构设计的命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真正需要它们的山区孩子建一座真正的桥?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

国寒晶、杨仕林、李小波积极报名,奔赴遵义山区,成为参加建桥公益行动的志愿者。从施工开始之日起,施工队便和这些“90后”们一起,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建好这座承载无数孩子梦想的桥。

24岁的杨仕林是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级土木工程系的学生,他运用专业知识与施工队长沟通,坚持要求以最安全的材料和最合适的高度设计制造筑梦桥。杨仕林非常自信地对乡亲们说:“你们放心吧,这座桥非常结实,非常安全。”当桥梁最终建好时,1993年出生的国寒晶激动地哭了起来,李小波也动情地说:“在别人心中,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桥,但是在我们心中,这是一座梦想的天桥。”

上图 杨仕林在认真检查桥梁施工质量。

本报记者 陈 颐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