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续作MLF不是“大放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MLF释放的是短期货币,在一年时间内,不可能实现5倍扩张,更无法创造“2.5万亿元广义货币”

6月份市场流动性将出现季节性收紧,市场利率会有比较明显的上行,综合考虑,不会出现流动性异常紧张和市场利率飙升情况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498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有报道认为,这是央行在“大放水”,“放水”后会增加“近5000亿元基础货币,创造2.5万亿元广义货币”。

事实上,所谓“大放水”的说法违背了客观事实。简单来说,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一般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主动性的,主要为了调整市场利率水平和基础货币规模,另一种是防御性的,主要是为了抵消潜在因素对市场利率和基础货币的影响。此次MLF操作则是后一种。

此次续作MLF一部分是为了对冲当周到期的2243亿元MLF,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半年末时点做准备——每逢半年末时点,资金面波动往往较为剧烈,机构在这个时点不仅要集中准备跨季资金,还受到监管考核、月度缴税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相对不足。从历史上看,每年6月末,基本上都会出现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市场利率也往往大幅走高。

今年5月底到6月初,市场就开始关注半年末时点的流动性问题,不少机构预计,6月份流动性将异常紧张,市场利率恐怕会大幅上行。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出于防风险的考量,推动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政策频出,部分金融机构集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收缩同业和通道业务,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出现超调,使得市场普遍对于半年末时点的流动性格外焦虑。

在5月下旬央行已经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担忧情绪,在5月25日召开的自律机制座谈会上,央行就对6月份MLF、逆回购的开展作了“预告”:已考虑到6月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央行仍坚持平衡操作的方式,只是到了半年末的关口,央行预调提前量有所增加。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时,28天期的跨月资金投放较多。陈冀认为,这显示了货币当局在流动性管理谋篇布局方面有更前瞻的考虑,即6月份的调控目标是为了使流动性平稳跨越半年末节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仅有2243亿元MLF到期,央行却做了接近5000亿元的MLF,很大程度上也是类似的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MLF释放的基础货币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基础货币效果不能等同。MLF释放的是短期货币,一年以后要到期回收,且有较高的成本——目前是3.2%,在一年时间内,并不可能实现5倍扩张,更无法创造“2.5万亿元广义货币”。

从此次操作的效果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7天期品种走势在6月7日开始掉头向下,一改6月份以来快速上升、曲线陡峭化的势头。截至目前,7天期Shibor维持在2.9%附近,走势较为平缓,显示市场情绪出现明显缓和。

从后期来看,随着6月末的逐步临近,流动性仍然可能偏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机构提前应对,流动性风险基本可控。陈冀预计,6月份市场流动性将出现季节性收紧,市场利率会有比较明显的上行,综合考虑,不会出现流动性异常紧张、市场利率飙升的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