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注定会以它鲜明的时代特色,突出的精神引领,浓重的现实况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像极了那个年代的着装,虽然式样略有不同,但色调却是基本一致的。1977年,以《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大治之年气象新》、《攻书莫畏难》等为题的各省市高考作文,标志着高考恢复的帷幕正式拉开。高考作文,注定会以它鲜明的时代特色,突出的精神引领,浓重的现实况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高考作文,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然而,时代风貌,还是以隐而不显的形式出现在作文立意中:我们落后太久了,要只争朝夕,但改革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能急于求成。针对这种现象,就有了关于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对坚韧、持久精神的提示和劝诫;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就显得极为突出,就有了给报社编辑部写封信呼吁解决化工污染环境问题的作文题。
这中间出得最好的,就是1986年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作文,它意味着一个极大的转折。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度过最初转型的几年后,展现出一种强大的自信和抱负:“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树木可成森林,森林可变气候,整个社会,从其各个肌体而言,都是如此。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价值也得到超乎以往的重视。同时,写作要求特意提出,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几乎是高考中开天辟地的事件,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不同观点的尊重。自此,强烈的包容精神,广泛的接纳意识,就成为高考作文的常态。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缺点,但最终发展还是主流,尤其在改革走向深入的背景之下,总会听到一些别样的论调。是固守城垣,还是开拓进取?就要看你从哪一方面观察思考问题了。带着类似的思索,我们进入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个时代,显得更为大气磅礴,也更为兼收并蓄。思想空前活跃,观念空前纷杂。
面对这种局面,高考作文更加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你可以将“圆”天马行空地想象成各种物体,你可以大胆地迈出脚步去“尝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背后,是个性的张扬,是价值的多元。同时,也昭示着一种求同存异、有容乃大的大国风范。
但我们毕竟学会了理性看待问题,不盲目自大,不掩耳盗铃,对前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绝不回避:对于一些有损公德的事情,你是决定做一个旁观的批评者只知“动口”,还是从公益心出发来“动手”?作为学生,不能生活在象牙塔里,你应该接地气,应该关注社会现实,这是对应试教育甚嚣尘上情况下的善意提醒,关系到我们到底教育怎样一代人的问题。
正是抱着这种意愿,在此后,我们开始正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因子,力求将它很好地继承下来,消解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一阶段的高考作文既关涉到重要的道德品质,又指向学生的自我教育。“诚信”能不能丢掉?遇到别人的困难你会怎样做出“心灵的选择”?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是不是要把痛苦放大?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对物质享受的无上追求,似乎成为许多人的唯一。于是,一个恒常的话题,就成为社会议论与思考的重心所在: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享受到幸福?“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提醒和引导,既要“看到自己”,又要“看到别人”,你才可能会获得幸福。
近年来,与社会发展相应和,高考作文呈现出极为纷繁多变的态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关于“读书”的话题频频出现,这直接面对的,是信息大潮下人心浮躁而产生的对阅读疏离问题。而诸如发挥自己的特长、要抛弃顾虑轻装前进、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积极发扬团队精神等,都与时代的需求相呼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5年的一篇高考作文:一个是搞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是搞焊接的,一个是摄影师,都是卓有成就的人,你认为谁最有风采?对于什么是成功的人生,基本上向着这一时代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将个体的生命发挥到极致,先有向内的提升和创造,然后给社会、给他人奉献自己的智慧结晶。传统与现代,终于找到了最恰适的结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