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有“鎏金铜蚕” 今有致富“金蚕”

进入5月份,在五爱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叶子长到手掌大的桑树。桑叶正好,蚕宝宝可以大快朵颐了。

池河镇是桑蚕养殖大镇,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鎏金铜蚕”的出土地。古老的蚕桑产业在这里被勤劳的人民传承下来,变成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法宝。

5月4日,五爱村妇委会主任胡泽秀在村委会为大家发放蚕种。村民们围着她,热热闹闹地聊着1个月后的春蚕收成。胡泽秀告诉记者,这些蚕种是石泉县蚕种厂培育的,按照蚕种补贴政策,每张蚕种由政府补贴30元,村民自己花30元。“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都养蚕,一张蚕种大概能出80斤至120斤的蚕茧。春蚕紧俏,在市场上可以卖到20多元一斤。”胡泽秀说,这样算来,一张蚕种就能有1000多元的纯收入。“为了带动贫困户养蚕,除了可以免费领取蚕种,政府还给养蚕的贫困户每张蚕种200元的奖补。”

据了解,除了蚕种补贴和奖补,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户发展蚕桑产业,包括新建标准蚕室70平方米及以上、经验收合格的按每平方米50元予以奖补;新搭建固定养蚕台80平方米及以上、经验收合格按每户1000元予以奖补等。

胡泽秀发给村民的蚕种只有小米大。5天后,记者在村民黄杨芬家的蚕台看到,5毫米大的小蚕已经在慢慢蠕动着吃桑叶了。“我今年养了一张蚕。这个阶段的蚕宝宝一天喂一次桑叶就够了。”黄杨芬说,“蚕宝宝现在还小,要把采回来的新鲜桑叶切碎喂给它们”。她把蚕台用塑料布仔细地包裹起来,还在蚕箕子下面垫上了一条小棉被,“山里早晚温差大,要保持好温度”。

“小蚕养好一半收。”小蚕孵化出的最初10天最需要精心照料,湿度、温度都必须保持在恒定状态。村民们有的像黄杨芬这样自己孵化蚕种,有的选择池河镇明星村的“小蚕共育室”代为孵化。这个闻名十里八乡的“小蚕共育室”,由明星村的养蚕大户赖真彩担任共育员,她说,“共育室就是小蚕的幼儿园,我们负责把它们养到10天大,村民再把小蚕领回家自己养,每张蚕种只需付给共育室60元的费用”。

“村民们不用担心蚕茧的销路,石泉县有好几个缫丝厂、家纺厂,到了春蚕成茧的时候都会来村里收购蚕茧。为了保护蚕农收益,政府还制定了保护价,春蚕不能低于20元。”赖真彩说,池河镇专门成立了蚕桑产业服务队,为蚕农们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这里95%的村民都掌握了科学的养蚕技术。“我们这里1年可以养6批次蚕。只要人勤快,养蚕技术得当,一年只养蚕一项的收入就能脱贫。”赖真彩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