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根牢牢扎在“第二故乡”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驻村第一书记 胡 克
胡克在大棚里拔起长好的辣椒苗准备移栽到合作社的地里。
本报记者 刘 蓉摄

窑洞、白羊肚手巾、黄土地……带着对陕西的这些印象和“打硬仗”的心理准备,2015年10月8日,我从河海大学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五爱村第一书记。

看到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青山绿水,看到宽阔的汉江岸边的柳随风摆,俨然一幅水乡风貌,让我这个出生于江南的人有了一丝归属感。然而,刚来到五爱村,迎面而来的就是三大始料未及的考验:起居、语言、饮食。

刚来时,临时宿舍没有厕所,入住第一晚就进来了3只老鼠,难受得整夜不能入睡。第二天入户,原本想同村民深入交流,结果当地村民的方言让我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作为江苏人,我通常饮食清淡,而石泉的饮食则是无辣不欢。

如果连当地的生活都不能适应,还怎么带领村民去发展?于是,我们努力听,学着说,不懂就问,慢慢地,可以不要“翻译”直接与村民交流了。经过半年的调整,肠胃也终于适应了有辣椒的饭菜。

“书记,你给我们村带了啥项目?带了多少钱来?”记得刚到村上,开村民议事大会时,有人这样问我,我有些尴尬。可是反过来想,如何让村民认识到教育扶贫是功在千秋的强基固本之计?

陕南贫穷落后,禁锢其发展的,除了各种硬件条件,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思想。扶贫先扶智,一定要转变思想,打主动仗!乘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东风,我一方面给村民讲党课,另一方面,积极与镇、村干部协调,摸村情,定规划,再依靠学校的资源为村民牵线搭桥,争取项目。

去年,我协调河海大学对石泉县16名水利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一步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常州校区组织人事部对贫困学生进行定点帮扶,并向五爱村小学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河海大学计划定向招收石泉县农村大学生,还设立了专项助学金,用以奖励、资助石泉优秀学生完成学业。去年帮扶贫困大中小学生家庭33户,发放助学金6.6万元,计划至2020年,每年投入10万元支持石泉县教育。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帮助村民开设网店,通过网络销售农副产品。通过招商引资,2016年6月4日,县公产局与北京乡关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大秦岭全域旅游、全时旅游生态系统金字塔尖产品“乡关会客厅+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协议;陕西省富凯集团投资建设池河镇五爱村田园综合体,为周边城市的中高端家庭与适龄人群提供田园度假与乡村旅游服务,开发“1+1”旅游居家养老模式,使五爱美丽乡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引进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池河投资建厂……

如今,我来到五爱村1年多了。看着五爱村一点一滴的变化,除了欣慰还有感动。在这千里之外的第二故乡,我已将自己的根牢牢扎下,带领这里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