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坎普西 的新希望
□ 武家奉

整个大悉尼都说坎普西是希望升起的地方,一些初上澳岛者往往喜欢在这里创业

今年五一,我是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坎普西区女儿家过的。

“坎普西”是Campsie的译音,也有译成“垦思”的。话说这个坎普西,位于悉尼中心区西南方向15公里之遥,车程约20分钟,是个华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有资料说,这个区一共居住着2.1万多人,澳大利亚本地人仅占30.8%,其余69.2%为亚裔族群,其中华人比例高达19%,这在悉尼所有的传统华人居住区中,比例也是很高的。因此,它让我们感到“家味十足”!

不论早中晚,你随意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华人面孔,感觉就像没出国一样。男女老少,胖瘦高矮,勾肩搭背边走边聊的,看着手机走路的,提篮推车背包买菜的,骑车驾车开出租的,穿棉服着短打的,操京腔沪调粤语东北话的,满眼都是中国人。一个等红灯的工夫,就传来了“王哥,您这是去哪儿?”“噢,是你呀李妹,我去广场逛逛。”的对话。

我跟着这位“王哥”来到广场。这是个二战纪念广场,耸立着一座阵亡老兵纪念碑,足以称得上坎普西的标志了。广场上,鸽子在自由觅食,人们漫步闲聊。再往西,是个不大不小的公园,与其说是公园,倒不如说是个儿童游乐场,只见不同肤色、不同发质的儿童在游乐设施上嬉戏,旁边站着、坐着尽职尽责的看护者。

广场与公园,其实也是一个信息集散地。我看到,每天差不多的固定时间,总有不少人从四面八方聚拢到广场,他们带来各种信息,也发表着评论。中国的、澳大利亚的、美俄朝日、韩马越老柬;养老、育儿、生老病死的;交通、房产、移民福利的,等等。在这里,华人最多,也最能神聊,听得多了便听出这些人中既有北京城胡同里走来的,也有上海滩里弄里过来的,有东北那疙瘩的大爷大妈,还有岭南海西移来的老板,其中大多是在国内已退休专门过来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人说的话,基本都是自己的家乡话,多数与普通话沾点边儿。据说,普通话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通用语言。

广场南侧有一家“包子王”,是远近闻名的上海老包子铺,时常看到有人在排队买包子。据说这个区没吃过“包子王”的已经不多了。此外,沿主街走过去,各色各味的中餐馆一个连着一个,各种风格的餐食让你目不暇接。上海绿杨邨、四川麻辣烫、津味谷、大家来、海滨北方小吃等十几家餐馆热气腾腾,香气缭绕,价格也可接受。从外表看,装修并不奢华,简洁而有特色,温馨而又体贴。不仅有华人光顾,还吸引了不少“老外”。尽管有的人已经大腹便便,却仍然经不住诱惑,进门坐下便大快朵颐,颇有几分“不吃饱肚子哪有力气减肥”的风度。

华人在这里购物,尤其方便,不愁钱多花不出。莫说有几家专门的华人商店和超市,就连那些“老外”的商店,也都配有中文翻译。区图书馆里,辟有专门的中文角,馆藏中文书籍门类齐全。在图书馆,你不仅可以随意浏览书报杂志,还能使用免费电脑上网浏览,也有免费Wi—Fi。

华人服务社常年开放,你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习字描画,也可以做这里的志愿服务者。去年,澳大利亚华侨还搞了一场南半球规模最大的华人快闪健身操联欢大会,包括坎普西区在内的50多个华人社团昂首挺胸、伸拳踢腿地进到悉尼歌剧院进行表演,一时轰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最大的英文报纸春节时破天荒用简体中文向华人读者拜年。

听当地人讲,整个大悉尼都说坎普西是希望升起的地方,因为一些初上澳岛者往往喜欢在这里创业。我走马观花看了一看,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占据了五分之一比例的华人,智慧与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一定能与当地人融在一起,燃起更多的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