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啃下来
——山东扎实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调研组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三去一降一补”,既是山东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2年以后,作为国资大省,山东省管企业整体利润“断崖式”下滑。一些企业亏损严重,扭亏无望,拖了省管企业整体效益的后腿。

“僵尸企业”是全省经济最大的出血点,去产能是山东经济绕不过去的坎。面对严峻挑战,山东怎样啃这个“硬骨头”?

勇于担当敢碰硬

改革从哪里动刀?这个问题最考验地方领导的魄力和担当。山东省国有企业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专挑最硬的骨头啃。山东省属国有企业的七成以上资产分布在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领域,大多处于价值链底端,产能严重过剩。在煤炭行业,山东能源集团所属的肥矿集团是全省最大的“僵尸企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150%,职工10个月没发工资。在钢铁行业,山钢集团连年亏损严重,2016年在行业整体盈利的情况下仍继续亏损,面临巨大的“活下去”的压力。

山东省分管国资副省长王书坚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两大企业,包括很多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正在严重失血。这些“硬骨头”之所以硬,一是因为块头大,二是因为在过去多轮改革中,都没有触动和解决机制体制等核心问题。中央出台了各项配套政策,这个难得的窗口期不容错过。各市、各行业也都瞄准了自己的“硬骨头”,不畏难,不避险,不绕路,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扎扎实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数据显示,山东省国资委共清理出所属“僵尸企业”321户,累计挂亏403.8亿元,涉及职工12.1万多人。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后,确定3年内分批妥善处置。到目前,2016年第一批125户“僵尸企业”已处置完毕,妥善安置了职工,累计消灭亏损源20多亿元。

去年,山东提前完成了去产能任务,省管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141亿元。省管企业中,山钢集团、兖矿集团、山东能源列入压减计划的高炉、矿井全部停产。其中,山东能源集团退出26对矿井、产能1038万吨;列入年度计划的59户“僵尸企业”有48户完成处置,大额亏损企业同比减少16户、减亏29.8亿元,集团整体实现了盈利。山东钢铁集团处置完成19家“僵尸企业”,累计止亏约3471万元。这两家企业一家盈利,一家止亏。啃“硬骨头”最艰难,但也让人很有成就感。

省管企业大手笔去杠杆。山东能源、山东黄金、兖矿集团、山东高速4户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了总规模810亿元的“债转股”合作,企业财务杠杆明显下降。推进实施国有划拨土地作价注资政策,预计将为省管企业增加资本金400亿元,降低总体资产负债率近2个百分点。

降成本、补短板也交出了理想的成绩单:去年省管企业百元收入人工成本由上年的11元下降到9元,百元收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0.26个、0.24个百分点。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快培育新兴技术、新兴产业,补齐创新短板。省管企业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新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2016年科技支出81亿元,增长8%。

平衡利益解难题

啃“硬骨头”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重大调整。一些企业长期停业,资产管理混乱,长期积累的问题纷繁复杂,不同利益主体的各种诉求交织在一起。要突破这些难点,首先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迎难而上。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有关部门紧紧跟上,以破解难题、推进改革为目标,对棘手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化解了过去积累多年未能解决的大量难题,为全省改革开山铺路。在处置“僵尸企业”中,山东省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和法律法规。政府积极协调,做好工作,但介入不越权、不包揽,厘清权限边界,勇于承担自身职责。

“僵尸企业”处置,金融债权处理和职工安置是两大共性难题。

金融债权这道坎过不去,所有问题无从谈起。肥矿的债务重组方案,出资人与债权人两方坐下来,艰难谈判41轮,才获得金融债权人大会通过。

对于“僵尸企业”,山东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让企业残存的优质资产实现价值,以此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同时与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现实,既最大限度保护信贷资产安全,又按照市场规则平等协商使金融机构适度承担贷款失误带来的责任,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职工分流安置事关稳定,在改革攻坚中必须稳妥处理。山东省坚持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依法操作,把各方面能享受的政策全部交给职工,帮助职工算清明白账,让每一个职工自主作出走和留等多种选择。裁撤机构,先从上级企业做起;裁撤人员,先从企业干部和管理人员开始,最大限度保护职工利益。同时做好思想工作,避免职工过高要求或非理性举动,影响改革大局和自身利益。在山东改革攻坚阶段,省管企业信访量2015年同比下降29%,2016年同比下降36.9%,说明改革得人心。

尊重市场规律依法依规操作,减少了后遗症,提高了改革效率。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省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山东利用这个资产总额突破500亿元的平台,大批量处置“僵尸企业”。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正希告诉记者,公司在“僵尸企业”处理中,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对每一家企业,都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价值研判和战略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摁实压紧防反弹

过去的很多改革没有触及企业的核心问题。改革,反弹;再改革,再反弹。这一恶性循环,在一些“僵尸企业”中反复上演。这轮改革,怎样打破这一循环?

核心问题是企业机制。王书坚认为,这一轮国企改革,要在转化企业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实现国有体制、民营机制和有效激励的有机结合。

过去多轮改革,都曾以解困为目的,对困难企业进行改革、帮扶。但改革过去,体制依旧,上级部门或企业仍然像管机关一样管企业,企业领导还是把自己当官员,企业又慢慢回归到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的窠臼中。

这一次,山东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跳出了一地一企、为困难企业输血卸包袱等微观问题,而是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清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健康因素,重塑市场环境和机制。

山东省在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中,组织行业专家团队认真分析论证,对症下药。尽可能采用兼并重组等手段,让企业重新获得造血功能。改革重组中形成的新企业,山东一开始就为其建立全新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对于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资产,通过转让、破产等剥离退出。一位省政府领导打比喻说,“我们给企业提供的是改革‘套餐’”。

肥矿重组后形成的新公司,经测算人均年商品煤产量可超过900吨,这样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就有了核心竞争力。今年头2个月,该公司已实现盈利1.26亿元。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曾累计欠发职工工资、生活费等近3亿元。通过对其下属企业破产、重组、职工分流,建立了全新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了扭亏为盈。

采访中,从政府官员到企业领导,从研究人员到企业职工,都认为巩固改革成果,防止旧机制反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大家都坚信,改革的大气候,改革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巩固改革成果、防止旧体制机制反弹的最好防火墙。

新一轮山东国企改革,开端良好,成果喜人。但改革还在路上,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今年,山东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落实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高标准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落实钢铁煤炭去产能五年计划,推动省属钢铁煤炭企业扎实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落实“僵尸企业”处置和大额亏损企业治理三年工作目标,力争2017年再处置124户“僵尸企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减少到2015年的一半以下。

(调研组成员:徐立京 单保江 许红洲 王金虎 郑 彬 本文执笔:单保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