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应为创新“加油”
陈 静

违规停放、儿童骑行……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如今暴露出诸多问题,有关加强监管的呼吁也愈发强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也要看到,合理适度的监管自然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管理者们也应考虑为创新留足空间。

同网购、外卖、网约车等诸多新业态、新模式一样,监管部门首先需要对共享单车行业开展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操作、可执行的监管措施。小到违规停放是否能根据GPS定位认定责任,大到一个城市究竟可以容纳多少共享单车,这些都需要与共享单车企业充分交流,根据他们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作出智慧决策、进行有效引导。比如,禁停区如何设置、企业应投入多少人力负责后期维护、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是否“限行”等,相关“门槛”的设定都要言之有据。

其次,作为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式,监管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应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通盘考虑。拿违规停放、抢占机动车道等一系列问题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方面缺乏对非机动车停车区和非机动车道的规划所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特别是在轨道交通覆盖的范围之外,如何将多种出行方式结合起来、综合性地提高出行效率,需要监管部门“疏堵结合”来破题。即,一方面,对共享单车的“游戏规则”提出更安全、更有序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为公众的低碳出行创造条件。

此外,对加装私锁、人为毁损、偷窃和转卖共享单车等问题,监管部门也要依法加大惩治和处罚力度,对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共享单车企业引入信用数据,并“试水”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以“信用红利”破题,在公众中培育诚信文明。

共享单车能否骑得更好,监管发挥怎样的作用十分关键。只有及时反映又不简单粗暴,才能真正为创新“加油”,也为分享经济更多细分领域的突破营造更加积极的氛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