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间,建筑面积从3万平方米增至50万平方米,年门诊量从30万人次升至200万人次,住院床位由不足600张扩至3518张……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的一组数据,不仅在该省医疗系统绝无仅有,在全国也不多见。医院员工纷纷说道:“医院迈上新台阶,得益于我们有位好院长。”
呕心沥血建名院
2001年10月份,作为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沧州市最大公立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迎来了建院以来第一位女院长。温秀玲告诫自己,要干出一番事业。
在重担着身那一刻,温秀玲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一样动起来。上任第一天,她就在门诊楼上找了一间小屋,把“家”安在这里。她发现,手术迟缓是影响病人就医和医院发展的瓶颈。
医院仅有4个手术间,一天只做8台手术,这造成住院病人长时间等待。好多来自农村的病患,住院久了费用交不起。这就衍生了送红包、排手术等不正之风。她出台新规,实施连台手术,规定只要送来手术单,当天必须排上。
病人手术虽然周转快了,但温秀玲也看到医院就医环境的短板。于是,从她来中心医院的第二年起,这里就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期。新的门诊楼落成,新脑科医院运营……在15年中,医院建筑面积平均每年增长一倍多。
抢抓机遇搞联建
医院的医疗条件大为改善,这等于人在奔行中迈出一条腿,但仅一条腿不能跑起来,要让医院的医疗技术同样上水平。
于是,温秀玲在医院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使医院高级别技术人才达到1200余名。另一方面,她与京、津重点医院及重点学科开展了以借智借力为纽带的联建活动。
现年79岁的李桂珍老人家住农村,右膝患上滑膜炎,关节肿胀疼痛,因为受不了奔波,只能吃药维持,苦受煎熬。听说沧州市中心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她动心了。直到通过视频与北京301医院骨科专家“面对面”,她才把心真正放下。
李桂珍老人能够融入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离不开温秀玲等人一次次地奔忙。按照双方合作协议,301医院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科研等方面优势,在学科建设、高新技术开展、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对沧州市中心医院给予全方位帮扶。
重心下移破难关
“公立医院是人民政府设立的医院,它的根本宗旨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要。不管任何时候,这个核心支点既不能忘,也不能变。”
在市中心医院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从农村长大的温秀玲有一个心结始终未解开:这就是城市中心医院做大了,但距离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却远了。
温秀玲作出了重心下移的决定,以中心医院为总部单位,吸纳动员全市118家乡镇卫生院为会员,成立“沧州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技术协会”,拉开了市中心医院“技术帮扶、卫生支农”的序幕。如今,中心医院共组织下乡活动2132次,免费筛查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患者达6万余人。
张明娟是河北沧县东留肖村一名15岁女孩,父亲在她12岁时因病去世,母亲双下肢瘫痪。2014年,张明娟又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对于每月仅靠200元低保生活的家庭来说,数万元的医疗费无异于天文数字。温秀玲得知孩子的状况后,立即与医院领导商定,减免了她的医疗费用。
张明娟出院后,温秀玲又和同事赶到家中探望,看到母女俩住的房子不仅土皮脱落,还四处透风,她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又再次与医院同事商量,共同捐资4万元为娘俩盖起了三正一偏的新房。
据不完全统计,沧州市中心医院最近两年就为416名贫困患者减免费用200余万元,同时还为上百名已经治愈、但仍有生活困难的群众实行院外跟踪帮扶。
经过努力,温秀玲率领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温秀玲个人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全国优秀院长、河北省“十大女杰”等荣誉,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记了一等功,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