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4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管理者莫忘精耕细作
石振勇

“一个星期出现一个新品牌”、年底用户或达5000万……共享单车成为热门的投资风口。但商业模式的“几何式”复制,短时间内也带来了诸多管理难题,比如“乱停车”饱受诟病、“潮汐现象”加重等。

共享单车迅速普及,让自行车这一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翅膀,释放出共享经济的巨大潜力。面对随之而来的管理难题和如潮的舆论关注,一些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管理者明显“应接不暇”。

在享受市场井喷带来的现实或潜在利益的同时,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不能置身事外。因为从长期来看,不管不顾的野蛮生长,无异于给自己挖坑。比如,饮料企业若长期用异型瓶包装,迟早会因难以回收而污染环境并加大生产成本;打车软件若不能确认车主资质,乘客安全和道路交通就得不到保障。

如今,人们对“风口”一词看得过重。一些企业管理者往往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精耕细作上,而是一哄而起、一拥而上,满足于开疆拓土、攻城略地,有些只是以此为噱头实现资本强势推动,并准备见好就收。管理者没有长期经营、长远发展的理念,自然不会考虑产品或服务是否对社会管理增加了过多负担。

不过据报道,有共享单车企业通过GPS定位技术建立了信用评分机制,用户每次有序停放加1分,不文明骑行被举报扣20分,信用分数低于80分骑行费用每小时达100元。

看来,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若注重精耕细作,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破解乱停车等“城市病”,企业管理者的自身水平会上台阶,企业的发展也更可持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