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好新家庭“第一声”
魏永刚

婚礼是建立家庭的重要一步,赋予这个礼仪更多教育意义,不仅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需要

婚礼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仪式。它的意义,从来就不仅仅是宣示一个家庭的诞生,常常包含着很多民俗和教化意义。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婚礼,但总感到少了一些什么。

在我所了解的山西乡间,传统婚礼的高潮并不在接新娘,而是拜堂。婚礼拜堂的“规模”比较大,不仅要拜父母,还要给男方家族的所有长辈、同辈行礼,有的地方把这叫“行家礼”。仔细品味,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行礼的顺序从家族中最大的长辈开始,依次进行,后面还要由这个家族的晚辈向新郎新娘行礼。这其实是以一种隆重仪式,告诉你一个家族的情况。对于新郎来说,这是一次“成人礼”,从此你就要在这个家族中成为正式的一员,敬长辈爱晚辈;对于新娘而言,这个仪式就是一堂“家族课”,以隆重的形式让她明白自己即将加入的这个家族谁大谁小,了解长幼之别。经过这个过程,新人很自然地就知道了自己在这个家族中的“位置”。可以说,传统婚礼虽然有些繁琐,但处处充满“教化”意义。

传统的东西总要在发展过程中变化。现在,人们选择婚礼的样式丰富多彩。有的人不是教徒,也要到教堂去举行那种“宗教式”婚礼,有的婚礼虽然穿着中式服装,却已经“简单化”得只剩下年轻人的打闹。不少人把婚礼仅仅“简化”成几个年轻人的事,似乎少了一些什么。我们没有必要把婚礼“恢复”到繁琐的传统中,也不可能有一种“格式化”“标准化”的婚礼仪式,但记住婚礼的教育意义却很有必要。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是人们难忘的记忆。所以,赋予这个仪式更多的意义,既是丰富人生的需要,也是维系社会、建好家庭的要求。“家风”是家族传承的精神内核,当然应该在新家庭的“诞生仪式”、在新人的婚礼上占有“一席”。让婚礼成为“家风第一课”,才能更好地传承家族的精神。

现在,婚姻“主角”的家庭距离越来越远,南方姑娘嫁到北方,西北小伙娶沿海姑娘,越来越多。“婚姻半径”的拉长,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但也给家庭建设带来一些实际困难。过去,结婚的两个人在一个村子里长大,不仅互相知道底细,就连各自的祖孙几代也互相了解。而现在的青年,即使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也不认识各自的父母。这就容易使婚姻简单地成为“两个人的事”。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甚至家族中走来的,只有带着家庭的使命,新的家庭才能走得更好。所以,家庭建设也需要有所传承。婚礼是新家庭诞生的“第一声”,是“第一粒扣子”,在这个场合,增加一些家风内容,很有必要。

当然,婚礼是一个充满喜庆和欢乐的仪式。让婚礼成为“家风第一课”,并不是非要进行生硬的说教。正如传统婚礼把教化内容镶嵌在各个环节一样,婚礼上的“家风教育”也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留出一点时间,讲讲家族的历史;给长辈个机会,请他们说说过去;也可以增加一些程序,记住家风的内容,等等。

家庭是人们的精神后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细胞。婚礼是建立家庭的重要一步。赋予这个礼仪更多教育意义,不仅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需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