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强年画博物馆
年画打从武强来
熊 丽

年画把老百姓心中所想所愿,用图像和隐喻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出来

过年贴年画,是中国民俗生活的重要活动。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绽放于中国传统绘画之园。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就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 进入序厅,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多媒体屏幕,在镜面的反复折射中,武强年画的代表性作品纷纷浮现于球面之上,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头顶藻井上,是武强年画经典作品《六子争头》。乍一看,三个穿肚兜的白胖娃娃反坐着。再一看,通过头部和臀部的互相借用,三个娃娃变成了六个娃娃,或趴或坐,喜笑颜开。孩子手里握着的苹果、柿子、桃子,分别代表平平安安、事事如意、健康长寿,中间的鱼寓意年年有余,周围的十二生肖象征一个轮回,四个边角的花卉则代表一年四季。“生活富裕、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孩子茁壮成长,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所期望的吗?年画就是这样,把老百姓心中所想所愿,用图像和隐喻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助理刘默说。 “色又鲜,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武强年画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在明初已具规模,清初达到极盛,形成以武强南关为中心的年画生产、销售集散地。到民国初年,在武强南关尚有字号可考的画店144家,同时在外地设有批发庄点160多处,县城周围40多个村庄有画业作坊,数千户人家从事年画生产。1993年,武强被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武强年画又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循着展厅顺序漫步武强年画博物馆,仿佛徜徉在民俗文化的大观园中。从天到地,从古至今,敬神祭祖、辟邪纳福、经史典故、教化启蒙、田园农耕、民俗风情、山水人物、时事讽喻,无一不可入画。从艺术风格来看,造型夸张、线条粗犷、色调鲜明、构图饱满等特点,生动展现出燕赵大地的豪爽与激情。 在没有照相机和电影电视的年代,年画承担起了记录、娱乐和表达的使命。比如故事题材的年画,就要求“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随着时代变迁,年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兼收并蓄。比如《福禄寿三星》《鲤鱼跳龙门》等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顽童闹学》《老鼠嫁女》等以惟妙惟肖的笔触,尽展其幽默诙谐;《女学堂演对图》《农牧双丰收》等作品,则用古朴稚拙的笔触,重现了新闻时事。仍以《六子争头》为例,这幅由清代《九九消寒图》演变而来的经典作品,在现代也出现了不同肤色的小娃娃,以及奥运福娃等创新的表现形式。 整个年画博物馆建筑面积达到5400多平方米,除了万余件馆藏文物外,仿古年画作坊也让雕版印刷术这一古老工艺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武强年画分为绘稿、刻版、印刷、装裱等主要步骤,耗工费时,制作者要能静下心,坐得住。笔者游览当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习钦的亲传弟子徐晓毅正在作坊里刻制一幅鸡年的画版。武强年画以阳刻为主,雕刻时必须“陡刀立线”。据他介绍,每根线条要刻4刀,这幅约20厘米×15厘米的作品大致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如果刻一幅60厘米×37厘米的作品,需要花费一两个月。 博物馆成立后,为了征集、抢救、保护民间的年画古版和资料,博物馆工作人员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庄。仅2003年在旧城村贾家老宅屋顶上,就一次性抢救挖掘出迷藏年画古版155块。 “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年画正在渐渐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在刘默看来,年画好,年画产业更要发展好,这离不开文化市场的培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