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
金融机构应回归初心

本报记者 周 琳

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是公募基金数万名从业人员中唯一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他表示,监管部门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是基于近两年金融领域局部风险时有发生的考量。

在谢卫委员看来,部分潜在金融风险增加主要有几方面深层次原因:首先,金融业无序创新引发金融乱象,主要围绕淡化持证经营概念、持续不断监管套利。部分伪互联网金融业态没有取得合格金融许可证,却打着普惠金融旗号野蛮生长。基于当前分业监管模式和各监管主体对金融风险的不同管控标准,部分市场主体利用监管标准的不统一进行所谓的金融创新,其实质是在金融行业内寻求监管套利。

其次,金融企业经营行为偏离初心。谢卫委员认为,“金融企业的价值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但近年来部分金融企业自身贪大求全,对规模和利润的过度追求成为行业共同选择。部分企业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监管套利和加杠杆行为中去,成为引发金融乱象的推手”。

针对具体防控风险的对策,谢卫委员表示,应从风险形成的源头强化金融监管政策,将这一政策统一贯彻至各金融经营主体。首先,金融机构必须持牌经营。任何金融企业必须有监管部门认可的金融业务许可证,这是监管底线之一。其次,严格规范金融创新。全社会须保持对金融创新的足够敬畏,游离在监管之外的新金融业态和在监管部门间进行的监管套利都是不认可的创新行为。再次,金融经营主体需回归初心。金融企业的股东必须准确认识到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降低对金融企业利润和规模的考核要求,给企业以更宽松环境。监管部门和各类协会及中介机构也要摒弃“大即为美”的评价标准,鼓励金融企业做出特色,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合适、可控的激励制度,防止内部人为追求过度利润而放大风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