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免费午餐”也需下功夫做好
陶 然

“国家数字文化网?是做什么用的?”对于文化部长推荐的这个国家数字文化网,笔者从没听说过。

出于好奇,笔者在搜索引擎中找到了这个网站,看到资源平台中有经典剧场、放映大厅、书香园地等栏目,包含戏曲、电影、图书等数字文化资源,算得上琳琅满目。然而,仔细浏览内容又发现,节目虽然丰富,但是大部分视频比较陈旧,对年轻人和儿童缺乏吸引力。即便人们知道了这个免费的文化资源,又有多少人会给这顿“免费的午餐”好评呢?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是否有效,这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多年来,一些地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建设得不错,但软件配套跟不上;一些农家书屋藏书品种单一、书籍陈旧、内容过时,经常处于关闭状态。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老百姓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不应停留在免费的简单层面,服务的内容和品质才是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真正标准。

从更广泛的层面说,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满足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也应着力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看过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后就爱上了传统手工艺品,又有多少人是在公共图书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变成了图书消费的主力军……如果我们不把群众看作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主动消费的群体,那么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服务,势必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文化品位和消费水平。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供给能够创造需求。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供给侧,广大群众则是需求侧。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满足基本文化需求那么简单,而是要通过这些服务,提高人民素养、影响大众审美、引导文化需求,进而促进文化消费。

因此,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至关重要。建议文化部门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上多下功夫,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增强产品和服务的活力。此外,还要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和基层群众的新要求,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创新文化传播渠道,让老百姓真心实意地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点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