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年初在瑞士访问期间,将一具用于针灸教学的铜制人体模型,作为礼物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国礼”铜人将更多目光吸引到针灸这项古老的中医技法上。
铜人在古代主要用于准确找取穴位。因为仅仅用文字去表述腧穴部位难以做到准确,历代在制定针灸国家标准时都要配上图或者立体的三维模型。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提到,针灸取穴要取得准,不能离开图。
由于针灸铜人是作为国家标准统一推出的,是针灸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证据,对针灸以及中医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也成为针灸学的一个象征,甚至被认为是中医的标识。
韩国和日本根据宋代标准也绘制了铜人图、仿制铜人,还被尊为国家的国宝、重要的文化财产。今天的针灸教学上使用的针灸模型,是对古人针灸铜人的继承和发扬,在针灸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早的宋代铜人有354个穴位,穴位数量是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每个朝代的国家标准穴位数有所不同,今天的标准是361个。针灸之所以发展到有183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很大程度上跟早期对其重视的标准规范分不开。现在的针灸穴位虽然也有增减,基本上与原来出入不大。
我国在中医药方面的国家标准有30多项,其中有28项是针灸标准,针灸的国家标准占整个国家标准的85%以上。
针灸为什么要强调标准化、规范化?怎样将二者结合起来?刘保延认为,穴位的定位、命名、主治范围是一定的、统一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不同穴位、不同组合的时候,是可以个体化的,这两方面不矛盾、不冲突。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中医针灸才可能应用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