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冰雪产业火热发展
本报记者 韩秉志

经过近24小时的舟车劳顿,16岁的柏昊源终于从河北沽源回到了江苏常州,可他的心却还停留在北方广袤的雪地上。柏昊源的手机里存着不少壮观的冰雪照片。回味在雪地里“玩嗨了”的时光,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个冬天,这位追风少年第一次来到张家口市体育局、沽源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河北分会场,代表江苏队参加五人制雪地足球比赛。这也是江苏首次派队参加冬季阳光体育大会。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于长期生活在南方的青少年来讲,冰雪非常有吸引力。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柏昊源和他的队友们对比赛的热情丝毫未减。司职前锋的柏昊源在比赛中一共打进了9粒球,帮助江苏队勇夺冠军。

“在雪地上踢球还是第一次。相比在普通场地踢球,雪地踢球更滑,一些平时可以使用的技术动作,在雪地上不太好实现,但总的来说雪地足球确实别有一番乐趣,回味无穷。”柏昊源说。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脚步的临近,青少年冰雪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冰雪体育活动轮番上阵,这既是有关部门的“有意为之”,也有“水到渠成”的必然性。在主动与必然之间,我国深厚的冰雪运动底蕴和蓬勃开展的冰雪活动形成的“磁场效应”正在显现。

“阳光体育大会的前身是小型冬令营,但现在已逐渐发展成冬季全国性青少年大型综合类体育活动,且社会关注度一年高过一年,内容更丰富,效应更明显。”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刘扶民说。

不过,类似冬季阳光体育大会这类体验式活动,只能让更多青少年对冰雪运动有基本的认识和兴趣。要保持热度,还需在当地有开展冰雪运动的场所。柏昊源坦言,在家乡,由于硬件设施欠缺,平时很难参与冰雪运动,想长久保持热情确实很难。

2016年11月份,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这其中,青少年既是未来冰雪运动的主力军,更是整个冰雪事业“金字塔”的基础。无论是发挥冰雪资源和传统优势,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还是发展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都需要把青少年群体这个底座做牢做实做好。

在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看来,青少年亟需多方位了解冰雪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具体来说,大到各个项目的介绍,小到具体如何穿脱冰鞋、雪服,这些常规性、普及性知识需要专业人员进校园讲解,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上冰雪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开设培训课程,或许是维持青少年冰雪热情最重要的方式。如今,包括上海、广州在内的众多南方城市,不少冰场正在为周边学校提供冰上课程。一些地区甚至开始对深入发展青少年冰雪体育作出制度性安排。不仅如此,在互联网推动下,不少滑雪公司纷纷推出移动端滑雪服务。线上以“内容+社交”为模式,线下则注重滑雪培训,依托用户数量尽可能覆盖更多滑雪爱好者群体。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为94.6%,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中接受专业指导的比例达到了84.6%,可见体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市场运作中,体育培训需要更为精细的教育理念支撑。只有教育与市场共同进步,体育培训才更具现实意义。专家指出,对硬件设施要求更加苛刻的雪上项目,建设和管理成本很难依靠简单的社会投资完成,要在更多的地方普及冰雪项目,还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支持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

可以预见,随着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和市场培育日趋成熟,在接下来的每个冬天,都会有很多像柏昊源这样的青少年能够与冰雪零距离接触,在赏冰乐雪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体验学习和运动的乐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