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梦想加班
□ 蔡立鹏

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并不是“加班”本身,而是无谓的、无趣的、额外的加班

有段时间,“北上广深票选PK吸血加班楼”的活动火了。有记者在上海的5幢办公楼蹲点,发现每晚熄灯时间“没有最晚,只有更晚”,白领们也自嘲“我们的工作是5+2、白加黑”,加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前两天,一件事情使我对“加班”有了一段思考。“非你莫属”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一档热播节目,以“找工作”为主线,穿插应聘者、达人、观察员互动交流,常有精彩之语、惊人之举。最近的一期节目中,一位海归女博士在自己的求职要求里明确提出“不能接受加班”,这个要求成为当期节目的最大话题,引来12位达人老板的一致讨伐。因为在这些规模不小的知名企业里,“加班”太正常不过了,而这些达人也大多都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他们怎么能够接受一个求职者“不能加班”的要求。有达人斥责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吃苦精神,有达人说求职者不合实际,拿国外情况类比国内现实,还有达人更是怀疑求职者“不缺钱”……

在求职的姑娘和达人们争辩的过程中,主持人的一句话醍醐灌顶:“你为自己的梦想加过班吗?”姑娘说“当然”。于是,问题的分析进入了新方向,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并不是加班本身,而是无谓的、无趣的、额外的加班。

曾经有网友调侃:没有加过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是,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班是心甘情愿、积极热情地加的呢?有的加班甚至只是为了“给爱加班的领导看”,有的是“习惯性加班”,有的是把本来应该在工作期限内完成的任务拖到下班时间,有的是自身能力问题导致工作不能如期完成产生加班,如果是这种加班,百害而无一利。

这种加班至少有三宗罪状:一是身体亮红灯,年纪轻轻却一身病痛;二是家庭关系受影响,亲人健全却仿佛孤身一人;三是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也无法减少身心的疲惫,事业有成却闷闷不乐。

工作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但是如果缺少生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和健康,不能更好地活着,那没日没夜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们身边也不乏每日加班却从不抱怨的人。一个熟识的私企老板说自己从来没有午夜12点以前睡过觉,坐飞机就像打的士,很羡慕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假期和周末。还有一位朋友,热爱音乐,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做吉他家教,晚上在酒吧里驻唱,每天都忙得像陀螺,可是从来不觉得累。

加班并不可怕,并不令人生畏,前提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加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