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店里的默契
张艺良

在书店里,大家天南地北地闲谈,分享着自己过去一年的经历、感悟和收获

春节回家做什么?这对很多从一二线城市回乡的人而言,都是一件苦恼的事情。

在乡镇或是县城,从除夕开始全城就会切换至春节模式,除了专营团圆饭的餐馆,其余一律暂停营业,这让在大城市里习惯了丰富活动的人们感到无处可去。但对我而言,回老家自有去处。

我的老家位于浙东沿海,作为全国百强县,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过年团圆对这里的大部分人而言,就是一大家子人出去聚餐。每次吃饭结束,对于唱歌、打牌这些过年常规活动不感兴趣的我而言,会选择去一个更让我感到自在的地方,书店。

在老家的江边,有一家经营了近20年的小书店,店主姓黄,是我母亲的老友。因为店主生活、工作皆在此,这家书店几乎全年无休,他自己也把书店定位为“朋友和家庭”。很多书友会在这里共同分享许多美好的时刻。

记得有一年过年,浙江遭遇寒冬,虽然开着空调,但在临街的书店依旧让人感到寒意逼人。想不到,黄先生早拿一个铁质大火盆,放上烧得通红的无烟炭,放在店里的青砖地面上,不但暖意阵阵,还颇有情趣。

这时,陆续有书友带着好茶、好酒、美食,来到书店,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想分享给大家的美好。这样的聚会无须预约,默契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沏好茶、醒完酒,摆好美食,每个人都像是这里的主人。

窗外开始飘起了雪花,围着暖暖的炭火,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大家天南地北地闲谈,分享着自己过去一年的经历、感悟和收获,这里有莫逆之交、忘年之友,一群志同道合人的相聚,总能产生太多美好的话题。

在当地很多人眼里,黄先生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有太多的商机,选择实体书店似乎并非是明智的选择。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小县城开始涌现出一批有品质的实体书店,只有黄先生坚持到了现在。

这份坚持也许很难以商业收益来评判,但在很多爱书人的心中,这份坚持带来了最具价值的存在。来到这里,能够寻觅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思想可以有交流和碰撞的契机。在文墨纸香间,与你对话的,是古今中外众多伟大的头脑。

很多人心中,这样一家书店已经超越了书籍买卖场所本身,转而演变成一个能够传承传统、沉淀思想、传播价值的精神家园,是俗世里的一股清泉。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更是文化层面的一张重要名片。据我所知,许多到访小城的文化名人,都会在本地好友的陪同下,来这里进行一场聚会。

今年,在电商的冲击下,单纯零售图书的经营压力太大,为此,黄先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转型,加入了简餐的元素,但书籍依旧是主题,用书籍、草木营造的氛围更有情调,也更符合现代人对“第二客厅”的社交诉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