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凝结在时间里的树脂,美丽而神秘。波罗的海之滨的格但斯克,是世界最优质琥珀的产地
我曾三次造访波兰的格但斯克市,痴迷于琥珀,并为这座城市所倾倒。
格但斯克琥珀博物馆珍藏着世界琥珀的极品,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琥珀博物馆。格但斯克市政府分管琥珀工作的代表罗伯特·彼特劳斯先生告诉我,格但斯克盛产琥珀,格但斯克也成为琥珀色的代名词。
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立陶宛等国家,有着全世界80%以上的琥珀存量。4000万年以前,这里的原始丛林中生长着一种会大量出油的松树——现在人们叫它琥珀松树。黏稠状的油脂经过千万年的洗礼,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原石。海水把它们冲击上岸,在海岸石英砂、浅水滩以及黏土矿床上被人们开采。
琥珀以不同寻常的美丽,自然的形状,有趣而独特的内部结构被世界公认为最有价值、最流行、最珍贵的宝石之一。琥珀作为珠宝首饰用料,已有近6000年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代,波兰人开采、制作琥珀的工艺技术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罗马的很多达官贵人都爱好收藏琥珀制品,因此形成了从琥珀产地波罗的海之滨的格但斯克通往罗马的“琥珀之路”,盛产最优质琥珀的格但斯克被誉为“琥珀之都”。
早在1477年,格但斯克就成立了琥珀同业公会。为保证琥珀产品的品质,按照行业工会的规定,最初只有不超过40家琥珀工坊得到了运营许可。15世纪到18世纪,格但斯克的琥珀加工业达到了巅峰,无数精美绝伦的琥珀作品诞生在格但斯克的手工作坊中。手工匠人以琥珀与银为原料,镶嵌工艺十分精湛,制作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品,首饰盒、珠宝、雕塑、帆船微缩模型、鸟笼、杯子、勺子、油灯……都是当时流行的器物。受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审美风格的影响,人们发现琥珀除了加工成首饰之外,还可用来制作更为大型或者独特的奢侈品及工艺品。那时,不仅是琥珀行业的黄金年代,背靠波罗的海,还有维斯瓦河水运连通整个波兰市场,使格但斯克发展成为非常繁荣的国际性海港城市。
自2006年开始,格但斯克市政府别出心裁地将坐落在老城中长街上这座高高的、陈旧的格但斯克标志性建筑——监狱塔,改建成了格但斯克琥珀博物馆,向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珍贵的收藏品,再现琥珀和格但斯克悠远的历史年轮。
走进琥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众多形态各异的琥珀原石。这些琥珀原石呈现出不规则的块状、颗粒状或者多角形,也有经海水冲刷后的大块原始形状,像是鹅卵石,外表光滑圆润,原石近乎透明,色彩斑斓,多呈金黄色、橙色、血红色和暗红色。
在琥珀博物馆,我看到了最早用来采集琥珀的工具,一只网眼细小的网兜。渔民们用这个原始简单的工具在沙滩和较浅的海水里进行打捞——被海浪冲到岸边的海草里常常能够找到许多大小不同的琥珀。
琥珀仿佛是“时空定时器”,能将数百万年前某一瞬间定格保存下来,让人们透过这种神秘的晶体洞悉远古秘密。博物馆最为珍贵的琥珀还要数里面裹有其他生命体的虫珀,据博物馆讲解员安纳达介绍,挑选虫珀时要注意三点,包含物的种类、虫的完整程度以及虫体大小,像爬虫类特别是蜥蜴,绝对是收藏琥珀的要素,而蚂蚁打架这样的琥珀更是拍卖出了天价。
被命名为1号展品的蜥蜴虫珀是琥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显微镜下,这个3厘米的小蜥蜴身体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扭曲的头部和微微向上弯曲的胸部可以证明,它在被树脂包裹住的瞬间还是活着的。虽然它的尾部已经缺失,但可以想象这个小家伙最后的挣扎。这块琥珀就像是几分钟前刚被冷冻起来的蜥蜴标本,其实已过去了40万年。这块蜥蜴琥珀是1997年6月在格但斯克的一个沙丘附近被发现的,据说全世界蜥蜴肢体的琥珀只有三块。
由于琥珀制品易碎的特性,加上近200年来格但斯克地区饱受战火摧残,能够流传下来的古董琥珀艺术品数量非常少。如今,格但斯克琥珀博物馆内收藏的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创作的琥珀珍品,都被小心存放在温度、湿度严格控制的密闭玻璃柜中供参观者欣赏。
琥珀博物馆中的展品由历代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有手工制作的琥珀小箱子、烟斗、首饰盒、胸针、笔筒、桌子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制作的琥珀护身符、首饰盒、纽扣等,件件做工精致、设计独到,堪称稀世珍品。
走上二楼的展厅,我就被琥珀和纯银镶嵌的精品“千年圣体匣”深深吸引,这件马留什·德拉彼科夫斯基和卡米拉·德拉彼科夫斯基父子工作室于2006年创作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无法抵御琥珀的魅力。我想,任何一座城市呈现出的独到之处与文化内涵,一定与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息息相关。他们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及鲜明特色,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记忆,便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底色。
格但斯克在我眼中,就是一座雅致庄重的琥珀色的美丽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