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夯实 经济回稳向好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陈昌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了深入分析,强调“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2017年,我们要把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启动战略性重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落实正向激励,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夯实回稳向好的基础。

经济回稳向好四大因素

从主要指标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几个明显的亮点:经济增速总体稳定,逐季下降压力明显减小;PPI结束了几十个月的负增长而强势回升;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呈现止跌回升态势;城镇调查失业率不升反降,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经济运行之所以会出现回稳向好态势,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原因:一是总需求适度扩张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6年我国“营改增”等减税效应明显,货币信贷不断增长,保持了总需求的适当扩张。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全面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统一政府行动和改善市场预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产能”坚定推进,对改善过剩产能行业的市场预期、调整市场供求发挥了明显作用。三是国际环境短期出现一些利好因素。如国际大宗商品有所走稳,新兴市场经济景气总体有所改善等。四是我国经济趋势性下降的空间收窄。

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特征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积极迹象,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经济由降转稳的基础还不稳固,新旧动力转换艰巨复杂,防范风险挑战的压力增大,经济运行仍呈现出新老矛盾叠加、新旧力量交织的复杂局面。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6个主要特征,经济转型升级进程还面临较大挑战。

从新旧动力关系看,新动力快速成长,但对旧动力的依赖依然十分严重;从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看,实体经济短期利润有所改善,但高杠杆下资金“脱实向虚”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从防风险与促改革的关系看,风险呈现集中化、显性化特点,但通过改革落地化解风险的作用发挥仍不够;从宏观调控与预期管理看,市场预期的管理重要性明显上升,但管理能力和经验总体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从地区与产业分化看,分化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要过程,但在主导产业调整与体制改革较为滞后的叠加效应下,部分地区困难明显加大。从增长阶段转换的进程看,我国本轮经济调整持续时间已超过5年,经济运行由降转稳的条件逐步积累增多,已处于确立中高速增长平台的关键时期,防风险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前提。

着力防范三类潜在风险

展望2017年,在努力保持国内总需求适度增长、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只要把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可能出现的突出冲击,在不确定性下继续夯实回稳向好基础,我国仍有条件保持6.5%左右的增长,并促进我国经济运行切实转入中高速平稳增长轨道。

其一,未来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目前看,在未来美国经济政策框架中,除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减税、吸引制造业回流等政策比较确定外,其在国际经贸、外交、气候变化和国际治理等方面,究竟会采取什么战略和政策,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其二,低利率和高债务组合调整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后,超低的利率成为支撑和维系国际高债务、高杠杆的重要基础。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2017年出现多次加息的概率将上升。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空间也在收窄,既定的政策目标难以兑现,欧元区正计划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日本加大量宽政策力度的难度增大。持续较长时期的低利率与高负债的组合关系,已经出现调整迹象,而全球负利率国债总规模不断攀升,主要资产价格都处在历史高位。如果超低利率一旦出现逆向调整,将带来全球资产重新定价,全球债务条件恶化,有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

其三,去杠杆过程中的流动性冲击。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防范风险作了重要部署,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控制资产泡沫风险和配合“去杠杠”,特别是企业杠杆,那么货币政策就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