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厉害了,我的高科技
□ 杜 芳

雾霾来来去去,着实让人心情不爽。要从雾霾中解脱,人们纷纷将希望寄托于各种科技产品。一时间男女老少,各种新材料的口罩齐齐上阵,大街小巷,空气净化器成为市场爆款,个别城市甚至建起了吸霾塔,要用有力的“科技之肺”拯救“鼻尖上的中国”。

“战霾”领域很快展开一场大比拼,技术流们忙着优化解决方案。你通过静电吸附灰尘,我借助滤网过滤悬浮物,甚至有人模拟大自然的清洁方式,在体积很小的家用设备内设立人造雨区,通过瀑布般的暴雨对空气进行强力清洗。结果,同样都是净化器,却隐藏着不同的技术,而且技术水平往往代代更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科技之光照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这个角落成为希望的发源地,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追求、过关斩将、发展进步。

科技的鸣音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却很轻盈,以至于人们难以感知,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实用科技,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阴晴雨雪到春夏秋冬,科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舒适、便利、欢愉、轻松和更长久的生命力。

还记得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捧窝窝就咸菜天天总是饿肚子的故事,即便是现在,世界上还有大量的人在忍受饥饿之苦。是中国科学家在过去50多年时间,利用矮秆农作物育种让粮食产量翻番,之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的特征使作物实现进一步增产,从2000年到2014年,由袁隆平领衔的团队总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到1000公斤的超级稻攻关的四期目标。如今要向着亩产1067公斤的目标迈进。这样看来,在每一粒米进肚子之前,我们着实应该感谢科技:还好有你,大多数人不用重复以前那样的苦日子。

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已经渗透于每个小细节中。人们不难发现,寒冷的冬天,穿厚厚的大棉裤的人越来越少了,市场上已经有轻薄的可以自己加热的衣裤,并渐成流行趋势,温度与风度从此变得可以兼得;很多人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都装上了“大脑”,家里还请了扫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各种仆人;人与人对话从打电话发短信走向视频、语音乃至VR这样的虚拟情景设置;购物都不用带腿了,互联网科技发展到今天,只要按住鼠标左键点点点,保证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当然,科技带给人们的红利不仅如此。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让整个城市都变得更加智慧:打的不用跑到路边去拦车,也不用带钱包,线上叫车、享受服务、线上支付一气呵成;只需上网点开杭州市灰霾预警专题图,便知空气质量,点击后还弹出出行建议;等公交的人们有了实时更新的公交到站时刻,再也不怕错过公交。

还有更多热门科技,让人不由惊呼“厉害了,我的高科技”: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语音生活助理在生活中上线;机器人迅速在各大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中“上岗”;VR体验店已经走进各大商场,戴上它一秒穿越到想要去的地方;基因技术的发展,让人体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成为可能……

我们常常感慨,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始料不及。还在犹豫要不要丢掉手中的苹果5,苹果手机已经更新到了第7代;共享单车才刚刚兴起不到半年,就集齐了小橙、小黄、小蓝、小绿、小白等多种色号;不久前的机器人大会仿人形机器人只能做到模仿外貌和对话,再去已经突飞猛进到多才多艺、有表情有动作、语言流畅自如以假乱真境界;更别论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那些曾经高喊“‘阿尔法狗’要赢李世石至少还要10年”的一些业内人士已经被啪啪打脸。

科技也让人们充满困惑和担心:手机那头抚慰我们心灵的究竟是人类同胞还是电脑编程?行走在街道上的车辆司机是不是开启了无人驾驶?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越人类进而代替人类?基因技术下造成的“三个父母”是否符合人类伦理?以及我们吃的、用的那些充斥着科技新词汇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安全?

科技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讨论和分歧,但只要人们将其应用在求真求善至美的领域,科技总能带给人们无限惊喜与可能。对于科技而言,人们始终是在创造它、享受它、发展它并敬畏它。并且我们相信,科技之光引领人类至此,人们还将用它来照亮远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