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下乡要对“胃口”

每年冬季农闲之际,各地有关部门都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下乡,不仅能丰富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弥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等短板,还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因此备受农民青睐。

然而,笔者也时常听到有些农民抱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不符合自己的“胃口”。还有些培训理论性太强,自己听不懂,吃不透,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再加上培训时间短,系统性不强,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科技下乡要真正服务好“三农”,促进农业科技化与产业化,还需摸清农民“胃口”,做好“授后服务”。

一方面,科技下乡不能局限于课堂培训,要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科技下乡要深入人心,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区十分必要,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形成人人学科技的热潮。

另一方面,要畅通农民与科技人员沟通交流的渠道。少数农民在专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得有模有样,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遇到养殖的家禽生病等突发事件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若问题不及时解决,可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如果有专家指导,势必事半功倍。科技下乡要“落地生根”,除了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一批“土专家”,能够及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科技下乡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使活动流于形式。只有将农民的需求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授课,手把手地为农民传授实用技术,把农民培养成“专家”,才能切实增强“科技下乡”活动的效果。

(北京市海淀区 范佳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