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乡,关系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成败和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只有将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传播到大众手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科技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
科技下乡,涉及城乡两大不同发展区域、涉及专家和农民两大相差悬殊的科技供需主体、涉及政府和大众两大群体,由于利益诉求不同、生活背景差异、机制体制障碍等致使科技下乡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供给需求错位。科技下乡仍具有明显的“自上向下”特征,缺乏对农民和生产实际需求的充分了解,导致有些下乡的实用技术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大大降低了科技下乡的作用。二是市场机制缺乏。科技下乡活动主要靠政府倡导、组织推动,缺乏市场机制介入,科技下乡活动部门、单位、个人和农民利益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缺乏持久的动力和生命力。三是手段创新不够。目前,科技下乡活动仍停留在技术咨询、资料发放、书籍赠送、技术图片巡展、录像播放或举办讲座、技术培训班等传统模式,对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手段不够重视,看似轰轰烈烈、场面壮观,实则缺乏长期性和实效性。
要充分发挥科技下乡的作用,需要找准深化科技下乡的着力点。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思想认识,把科技下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统筹科技、农业、工信、商务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各方力量,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下乡融入日常的部门职能管理工作,力求形成合力。中央和省市一级重在规划组织,多想点子,把新的科技信息带下去;县乡等基层政府重在抓落实,把农村、农民的需要反映上去,把专家、科技引下来;广大科技人员要走出实验室和大学,走出机关大院,走向农村大地,走进农民家,把科技转化为农民致富的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科技下乡实效。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农民需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创新科技下乡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下乡活动融合发展,实现下乡理念、下乡内容、传播方式、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官方微信号、APP等新兴传播媒体的优势,实现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进人才进村和科技下乡结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使者、科技副乡长等科技人才作用,把先进理念和科技带给广大农民。
三是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作用,形成科技下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活动推动等作用,出台政策措施,激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引导其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科技供给方的积极性。推进创新创业和科技下乡结合,通过建设固定科技下乡平台,实现科技引进、展示、带动作用,逐步形成科技常在乡、常下乡机制。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