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铜业集团首度跻身世界500强,排名第414位。江铜下属贵溪冶炼厂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阴极铜单厂产能过百万吨的铜冶炼厂。
然而,就在企业快速壮大之时,铜价出现断崖式下跌,从顶峰时的每吨10190美元,跌到最低时的每吨4000多美元。2015年,全球矿业公司巨头如英美资源、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都巨额亏损。
在经济增速换挡和行业周期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企业该何去何从?江铜的实践是:通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逆势增长。
2015年,江铜集团实现8.5亿元的利润总额;今年前9月,江铜集团已实现利润近14.5亿元。7月份发布的新一期世界500强榜单上,江铜已升至第328位。
江西铜业何以扛鼎突破、实现再度跨越?近日,记者深入江铜调研采访,探究企业突围之道。
“国际对标”降成本
一个企业不能改变经济和行业周期规律,但是优秀的企业能在经济波动中化危为机。有色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波谷之际,经受不住的企业就会倒掉,而如果克服周期性,则将迎来涅槃。
2015年12月份,包括江铜在内的10家铜冶炼骨干企业联合发布减产倡议书,其中江铜2016年减少8万吨铜产量。但对于行业龙头来说,只在“去产能”上做文章还远远不够。
“投入要越来越小、消耗要越来越低、产品质量要越来越好,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民说:“要盯住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别人做得到,江铜为什么做不到?冶炼是可比的,管理也可以对标,最关键的是要自我加压。”
2013年,江铜在冶炼系统开展国际对标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标杆指标,通过对标压降成本,提质增效。
“如果你的成本在行业平均成本之下,倒一半企业,你还活着;如果成本是平均成本一半,倒四分之三企业你还活着。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理儿。”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党委书记陈平华这样理解。
在对全球75家冶炼厂和84家精炼厂的指标进行梳理比对后,贵冶拿出16项主要技术指标对标值,层层分解攻关。
标杆指标刚拿出时,有人说:“要达到这些标准近乎痴人说梦!”彼时,江铜的铜冶炼回收率、铜冶炼综合能耗等重要指标已达世界同行业较高水平,再前进哪怕一小步,也是困难重重。
“当时定指标的时候,说实话,心里也不是很有底,感觉很难达到。但是做起来,发现还是切合实际的。第一年没有完成,但是2014年、2015年都完成了!”贵冶副厂长吴军兴奋地告诉记者。
江铜人骨子里带着矿冶人的一股“狠”劲,“不可能”的目标最终实现了。2014年,仅铜冶炼回收率、金冶炼回收率、银冶炼回收率、降低尾矿含铜4项标杆指标的突破,贵冶就创造效益4.8亿元。
“对标”有效控制了成本,消灭了“失血点”。贵冶对标经验开始向集团推广。江铜集团以“全员、全过程、全面”的成本管控为方向,向细处延伸、向盲区覆盖,大到各种能耗、物资的定额控制,小到边角废料的利用创效、日常经费的控制,降成本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当前市场环境下,拼的是细节!”江西铜业材料设备部总经理刘谦明告诉记者,降低综合采购成本,也是对标内容之一。江铜的采购绩效评价,引入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概念,抽取与江铜有关的门类PPI,建立江铜自己的采购指数,该指数每季度公布一次。2016年1月至9月,材料设备部实现采购贷差3.13亿元。
对标,带来提质增效的新动能,是一次管理、技术与标准的再造,更是企业二次创业精神的激发。
50岁的冶炼工人鲁春喜成为车间首席技师,他实施的技改已申报国家专利;维修班长黄贤森从一堆废旧的齿轮中重新组装出5个可再利用的齿轮,累计节省维修成本20多万元……江铜旗下的金德铅业、铅锌公司、铜箔公司等“长亏户”“特困户”实现了扭亏为盈。
“对标3年,公司一直在做加减乘除。加的是实力、是质量、是效益,减的是能源消耗与消极情绪,技术创新是乘法,机制改革是除法。”李保民说,在江铜,只要降低成本就重奖,今年公司提质增效的总金额目标是3.71亿元。
以创新增加有效供给
降成本,降到一定程度是有底的,而新产品开发的“开源”之效,却上不封顶。
江铜集团总经理龙子平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铜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扮演技术模仿者和跟随者角色,高精尖领域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是产能过剩凸显领域。江铜提出了“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八字法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在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炳瑞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薄如蝉翼的铜箔。这种薄至12微米的铜箔,被称为“柔性铜箔”,可用于智能手机电路板、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等,备受市场追捧。
肖炳瑞告诉记者,过去厂里主要生产25微米至35微米之间的常规铜箔,如今坚决限制低端常规铜箔接单量,腾出产能转移到轻量化、薄型化新产品上,加工费比常规铜箔高出50%,还提高了市场话语权。
在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记者见到一种大螺旋角铜管。研究院总经理欧阳辉介绍,这种用于白色家电散热的铜管,加大了尺纹角度,使得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这样的产品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研发,也是一种思路创新。
增量调优,不仅是产品向高端升级,还鼓励由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型。江铜旗下深圳宝兴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是苹果等跨国公司的电线供应商,是世界第二家掌握轴包装技术的公司。如今这里定制化服务、柔性生产风生水起。副总经理罗兰告诉记者:“研发团队从客户那里引入概念、了解需求,然后提前研发,并经过性能、品质、表面粗糙度等多项测试,以满足客户各类严苛要求。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做到这种精细程度。”前置的服务带来了前瞻性的研发成果,宝兴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具有警示作用的电动汽车充电发光EV线缆和第一家获欧盟认证的EN50620线材,为公司向新能源汽车线缆领域进军奠定了基础。
目前,江铜的矿山智能化和铜冶炼智能制造,被国家工信部列入试点单位,为国内首家。石墨-铜复合材料项目,已在江铜启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这正是国际上铜加工探索的方向之一。2015年,江铜参与的2个科技创新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二等奖。如今,江铜已成为国内铜行业技术标准的引导者。
“协同意识”统领“产贸融”融合
谁能紧跟或者引领潮流,谁才能赢在久远。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要素配置,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所有国企都在考虑的改革命题。在新形势下,江西铜业集团探索“产贸融”融合,一批专业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江铜抵御行业下行压力的重要“军团”。
“产贸融”相结合,江铜不是新“玩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铜就开始涉足期货、产业基金等金融领域。
铜是我国大宗商品里最为国际化的品种之一。江铜作为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的重要成员企业,在TC/RC(铜加工费)定价谈判过程中拥有重要话语权,已连续5年牵头敲定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格,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冶炼厂商争取更大权益。
但是新常态下,行业变化很大。江铜提出以“协同意识”统领“产贸融”,在产业、资本、渠道、客户、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围绕主业打造一个企业生态。江铜旗下的金瑞期货经纪公司、江铜财务公司、江铜(北京)国际投资公司、上海国际贸易公司、深圳江铜融资租赁公司、江铜国际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贸易领域子公司,与市场深度接轨。今年1至9月,金融板块利润已超6亿元。
李保民说,“产贸融”融合,不仅是为了报表利润好看。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有多个支撑点,贸易和金融就是江铜现阶段的新支撑点。
“产贸融”如何互相支撑?产业是贸易金融最强大的底色,而贸易金融业务则为主业发掘新客户、新市场。比如,在经营过程中,投资公司和贸易公司能发现哪些下游企业有进一步合作的基础和可能,很多资源并购也由此获得信息。
“江铜的多元化是相关多元,围绕主业的要素富集,资源协同,营造产业上下游生态圈,撬动行业生态圈的潜在价值。”李保民强调。
江铜的贸易公司在上海,投资公司在北京,期货公司在深圳,均设在经济前沿地区,汇集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资源配置合理。
江铜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把江铜经验总结为四句话:“现货期货互动、业务财务协同、虚实全面结合、风险全面监控”。“产贸融”结合,提高了江铜对市场的适应力、服务力和盈利能力。财务公司为集团金融需求服务,降低了资金成本;投资公司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在培育新产业、探索新商业模式方面开山辟路;期货公司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江铜相关多元的策略卓有成效。在解决物流、金融以及信息不对称与最终技术解决方案等问题上,还有巨大的价值挖掘空间。”龙子平表示,目前,江铜正在组建运营香港矿业并购基金,进行全球募资,这将是江铜集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对接世界的重要因子。
置身全球看发展,今日之江铜,突围之后大步逐梦。
(采访组成员:齐 平 赖永峰 祝惠春 刘 兴 何 川 本文执笔: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