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时空的回家之路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侧记

本报记者 姜天骄

历经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完成在轨太空组合体飞行任务,穿越时空顺利回家。

牵引神舟飞船从距离地球393公里的太空返回,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18日午后,各项调度指令在北京指挥控制大厅陆续响起,工作人员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13时许,飞控中心的大屏幕显示,飞船进入最后一圈飞行。神舟十一号准备返回。

“一次调姿开始!”随着一声洪亮的调度口令,大屏幕右侧显示屏上的三维仿真动画清晰显示,神舟十一号飞船缓缓扭动银白色的身躯,携带返回舱的头部逐渐抬起,第一次调姿到位。

几分钟后,“轨返分离”的指令下达。大屏幕上,完成送别任务的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依依惜别,渐渐松开彼此紧握的“手”。

随后,飞船再次调整姿态。返回舱旋转着锥柱形的身躯,从轨道舱的上方飞离,像一个离家太久的孩子,急切地朝着祖国母亲的怀抱飞奔。

制动发动机点火指令发出,大屏幕立刻被飞船推进舱喷出的一团橘红色火焰渲染得格外耀眼。随后,飞船逐渐脱离运行轨道,开始进入返回轨道。与此同时,在与飞控大厅一墙之隔的轨道机房内,轨道岗位的科技人员们正屏息凝神地严密监控着各项数据,并作轨道预报和返回落点预报。

透过飞控大厅的巨幅液晶屏幕可以看到,搭载两名航天员的飞船离地球已经越来越近。随后,飞船推进舱完成使命,与返回舱果断分离。自此,返回舱要依靠自己的动力调整姿态,并放慢速度进入大气层。

忽然,大屏幕上信号消失,由于飞船高速飞行与大气剧烈摩擦而进入黑障区,地面与返回舱的通信暂时中断。

历经不到6分钟的“漫长”等待后,在北京飞控中心屏幕左侧暗灰色背景的衬托下,一颗红色火球映入眼帘,飞船成功跨越了黑障区,重新建立了与地面的联系。

飞控大厅再次收听到了景海鹏和陈冬在舱内对话的声音,紧接着,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掌声响起。主伞打开将会产生160分贝的噪音,对航天员的冲击力非常大,但是这意味着他们离家又近了一步,这种体验难以言表。

在一阵热烈掌声中,红白相间的巨伞出现在大屏幕上,在它的牵引下,神舟十一号飞船缓缓下降。几分钟后,搜救直升机传回信号,返回舱已经成功降落在地势平坦的阿木古郎大草原上。

本次搜救回收任务,在以往由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组成空中分队的基础上,首次使用无人机参与搜救,使得搜救目标涵盖范围更广、搜索效率更高。

航天员自主打开舱门:“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此刻,听到他们从祖国大地传回的声音,人们倍感踏实和亲切。

“神舟十一号,辛苦了,祝贺你们凯旋,我们北京再见!”来自北京飞控中心的问候穿越时空,回荡在阿木古郎草原。景海鹏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应:“再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