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一双“火眼金睛”
——走近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四级军士长刘伟修

两年前初秋的一天,华北某训练基地礼堂,500余名各级主官在台下整齐就座,一名士兵快步走向讲台。大屏幕显示:刘伟修,因及时发现处置多起异常空情,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作为培训课堂唯一的士兵授课人,刘伟修侃侃而谈,从装备到战法,从理念到创新……授课完毕,全场掌声雷动。他被大家称赞为钻研打仗、能打胜仗的兵。

2013年5月的一天,刘伟修上机值班。雷达屏幕上,上百个芝麻粒大的亮点让人眼花缭乱。他瞪大双眼,运指如飞,将目标一一“捕获”。突然,某空域一个回波亮点跃入他的视线。

“这个回波亮点不正常!”刘伟修心想。

基线扫完第二圈,刘伟修得出结论:这是异常空情。刘伟修迅速抢报第一点。雷达基线扫描一圈仅几秒钟,而就在这几秒钟内,刘伟修脑子里闪过对比、测速和判断的一连串火花。

一点发现,全网皆知。随即,直升机起飞,前往目标空域查证。

检查兵器工作状态良好,排除情报差错;采取反干扰手段,目标回波没有明显变化;目标在空域转圈,做机动动作,判断有动力装置……

“实体目标,低空飞行,高度100米左右。”在上级搜索查证目标的几分钟时间里,刘伟修已完成一连串操作动作,得出较为准确的初判结论。经查证,果不其然。上级指挥所拟制报告时,发现刘伟修抢报的第一点,准确无误。

雷达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判断目标不准,有可能让战机、导弹和数千官兵都跟着战备拉动,白忙活一场。因此,情报的重要性也让雷达兵格外谨慎。

某次,一批不明空情悄然“入境”。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的刘伟修倍感纠结:报,目标会不会判不准;不报,真是敌情怎么办?他再三确认后才编批上报。最终,虽然他作出了正确判断,但却比首点情报晚了3秒钟。

这次经历让刘伟修深受触动:当一名优秀的雷达操纵员,必须抢报第一点,报准第一点。此后,刘伟修开始了更深入扎实的学习钻研之路。为摸透装备脾气秉性,理论知识、运行原理、故障排查,只要是与装备有关的,刘伟修都要背得滚瓜烂熟;有任务时就跟着老操纵员和技师练操作、学排故,没任务时就捧着书本学原理、想方法。

从2010年开始,国家陆续开放各地的低空空域,一些小型飞机和航空器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也给空中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敏锐的刘伟修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瞄准“低慢小”这个世界性难题开始攻关。几年时间里,刘伟修像着了迷一样,一门心思地“闭关修炼”。为提高强杂波环境下快速识别目标的能力,他把责任空域的情况熟记于心;查阅大量资料,掌握了十余种低慢小飞行器技术参数和活动规律;梳理规范处置要领,有效提高了操纵员处置异常空情的速度和准确率。

刘伟修成了“名人”,也成了大忙人,一天到晚停不下来。兄弟单位邀请他去讲课,不管再忙,他都挤出时间欣然前往。

他的理由只有一个:“把自己‘肚里货’悉数倒出来,别人听后能受到一丝启发就行。”因此,每一次讲课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今,听过刘伟修报告的已有上万人次。

荣获4项全军荣誉、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面对荣誉,刘伟修从来不居功自傲。每次外出作报告回来,他当天就参加值班。每次执行大项任务,他都冲在最前面。他说:“防空预警,任重道远,谁也没有资格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去年,站里担负“9·3”阅兵空情保障任务。直升机梯队由70架直升机组成,架数多、编队密,精确判架是个难题。刘伟修“泡”在学习室里,经过几天几夜的推算论证,最终提出将机群分成多批次保障,被上级采纳应用,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并圆满完成任务。 文/郭洪波 刘敏学 张 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