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样保壳战
本报记者 何 川

伴随着重组新规的实施,部分业绩不好的ST股“保壳”难度正在加大。同时,在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壳资源价值也将逐渐下行

近日,上市公司*ST宁通B发布公告称,拟出售在京两套房产以改善盈利状况。此公告一出,市场一片哗然,引发各方关注。与此同时,今年三季度进入尾声,一些ST公司相继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花样”保壳手段层出不穷。业内专家提醒,伴随着重组新规的实施,ST股“保壳”需突破重重关卡。

保壳手段多样

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共有77家ST公司(被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截至9月22日,已有29家ST公司发布了今年三季度的业绩预告,其中有10家公司预告扭亏或预增,11家公司预计续亏或增亏,保壳压力较大,另有部分公司表示不确定。

所谓保壳,是指一些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ST股,为避免被终止上市而采取资产重组、获取补贴等方式来提高公司业绩,从而在规定期限内保住上市公司资格的行为。 “一直以来,由于公司股票上市需要漫长的排队和繁琐的审核流程,使得上市资格较为稀缺,导致了我国A股市场中的一些股票存在着独特的‘壳资源’价值。”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

从目前已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来看,ST公司的资本运作明显升温,保壳花样频出,其中以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出售资产等较为常见。以*ST黑化为例,公司于今年7月份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公司的资产置入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公司主营业务由焦炭和尿素转变为集装箱物流业务,经营业绩明显改善。报告期内,该公司置入资产标的公司2016年1至6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72.3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据不完全统计,包括*ST生物、*ST建峰和*ST江泉等多只ST股均已公布了相关重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批,且需等待合并财务报表,部分ST公司摒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选择只出售资产。以*ST商城为例,公司日前表示,向易乘汽车产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被证监会否决,原因是上市公司权益存在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损害且尚未解除的情形,且标的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具有重大不确定性。目前,*ST商城正在停牌,并实施出售沈阳铁西百货大楼99.82%股权的重组,而这项运作不需要证监会审核。

此外,部分ST公司还通过剥离亏损业务、降低经营成本、债务豁免和获得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扭亏。以零售连锁企业*ST人乐为例,该公司近期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公司业绩实现扭亏,原因是公司在2015年度集中关闭了11家亏损门店,处置了1家门店,2016年1至9月业绩受亏损门店的影响减少,同时公司在2015年第三季度关闭了8家门店对同期业绩影响较大。

也有部分ST公司因经营改善实现扭亏为盈。据*ST金瑞发布公告显示,预计前三季度将实现扭亏为盈,原因是公司电池材料募集资金项目开始逐步释放效益,金拓置业工业地产项目销售情况良好,以及电解锰行业情况好于预期。*ST獐岛表示,公司海洋牧场资源恢复、虾夷扇贝价格上涨,国内市场全渠道布局持续完善,国际市场订单增加等,带动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未来估值下行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传统行业景气度下滑,一些ST公司由于持续经营不善、存在退市风险而采取多种途径保壳。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通过资产重组获得优质资产注入,或通过改善主营业务实现扭亏。”李大霄表示,仅通过出售资产、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保住“壳资源”,对盈利的改善只能是暂时的,且长期来看不利于市场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虽然ST公司“保壳”花样翻新,但近年来监管机构对ST股保壳、资产方向ST股借壳等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今年9月9日,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对一些不规范的借壳行为进行严防死守,全面挤压投机套利的空间。

以*ST建峰为例,公司于9月11日晚间发布重组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重庆医药96.59%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由化工业务转变为医药流通。9月19日,公司遭到了深交所的问询,深交所要求公司按照《办法》的要求充分说明方案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判断依据;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且上半年依旧存在大额亏损的情况下,重组如何有助于公司实现保壳。此外,交易标的的股份代持、交叉持股、出资瑕疵等问题也受到重点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期以来,绝大部分ST股能成功保壳、成为股市的“不死鸟”,是由于上市公司壳价值较高,地方政府、股东方、重组方和债权方等出于利益考虑,不愿意让上市公司退市。

“国内企业要想在A股上市,路径有三条:一是IPO,二是借壳重组上市,三是规避触发借壳的同时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新出台的《办法》扩大了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后,第三条路目前已经很难继续实施。”中信建投分析师陈萌表示,就前两条路径而言,虽然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已与IPO等同,但从现有经验看,前者通过发审会的难度仍大概率低于后者;尤其是考虑到当前冗长的IPO排队企业,借壳重组上市仍是许多上市诉求强烈企业的首选。

李大霄表示,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实施,壳资源作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的价值将会逐步下行。“当注册制推行之后,壳资源逐渐丧失稀缺性和收益性,尤其是ST类壳公司大股东的保壳意愿将降低;同时,市场上炒作垃圾股和壳资源的投机行为也会减少,基本面良好的企业更会受到追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