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千山万水去家访
——记上海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洪汉英
本报记者 沈则瑾
上图 洪汉英(中)在跟学生们交流。

中图 洪汉英(左二)对新疆学生进行家访。(资料图片)

下图 洪汉英(右二)赴新疆召开新生及家长报告会,会后与新生交流。(资料图片)

9月8日,《经济日报》记者见到洪汉英老师时,她刚从新疆回上海没多久,黑黑瘦瘦的。洪汉英是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学生们叫她“洪妈妈”。在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和交流中,洪汉英开创家校共同配合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新途径,身体力行,把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和关心带到新疆,让学生和家长心中充满爱的阳光。

上海有个“新疆妈妈”

2009年6月,洪汉英从工作了20多年的新疆医科大学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从没有当过辅导员,更没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的洪汉英,认真学习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刻苦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她想方设法把平等、尊重、团结的观念植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心中,把思想引导、困难补助、学业帮助和由衷关爱有机结合起来,从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关心爱护他们,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方面严格要求他们。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离开父母到上海求学,会遇到文化、语言、生活等各种困难,还有学业上的压力。中医药大学有规定,医学生毕业后是要治病救人的,不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从2010年起,洪汉英就利用寒暑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家访,让家长尽可能减少担忧,让学生在学校更好成长。从上海到新疆,洪汉英跨越千山万水去家访,令学生和家长感动得流下热泪。

从2014年暑假开始,洪汉英不仅走访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还积极组织新生及家长宣讲会,让学生及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视,以及汉族同胞对他们的情谊。新疆少数民族的教育方式很传统,通常以大家庭为核心,家族长辈和家长的话对子女有很大影响力。这样的宣讲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能够随时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家庭与学校合力育人有很大作用。

今年暑假,洪汉英带着工作室的2位老师来到新疆和田,精心组织了一场报告会。报告会上,她请来一位去美国访学的优秀学生家长谈怎样培养教育子女;一名优秀毕业生谈自己在大学里怎么学习,如何成为优秀学生的经历;同样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玛利亚老师讲党的民族政策、校纪校规,以及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成才的经验。洪汉英用发自肺腑的暖心话,让学生们认定洪汉英就是他们在上海的“新疆妈妈”,家长们对孩子去中医药大学上学非常放心。

“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送走2位先期回上海的老师,洪汉英独自坐火车赶往喀什莎车县家访。一路上,满眼的沙漠戈壁,关着窗户的车厢中满是黄沙。“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是洪汉英常说的一句话。7年来,她放弃每一个寒暑假,行程16万公里,走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她说,“有时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也会紧张,但我豁出去了,同行的年轻教师反而有些担心”。

在喀什莎车县,洪汉英先去看了2位贫困生:一个去年入校,一个今年毕业,同为失去父亲的单亲低保家庭。“一定要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在真诚沟通中,她反复鼓励在校学生的母亲。她还来到莎车县人民医院,向医院领导推荐那位毕业生就业。去年,洪汉英也推荐了一位学生到这家医院工作。院长和科主任告诉她,“这个学生表现非常棒,工作一年就带了很多助手”。听到这样的消息,洪汉英高兴了许久。

从2010年起,在洪汉英的努力下,学校每年派老师赴新疆推荐学生就业。老师们会想方设法挤进招聘会现场,也会直接找到医院,请医院考查学生后,再决定是否录用。洪汉英心里有底,学生们都经得起考察。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已连续5年实现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100%就业。特别是2016年,毕业生在三甲医院就业的占21.4%,参加新疆人才引进考试的通过率为100%。

乘坐客运班车颠簸3个多小时后,洪汉英又来到岳普湖县。她惦记着一个叫热孜万姑的女生和她的外婆。这个内向的女生在校期间学习比较吃力,学校破例两次延迟她在校学习时间,8年后,她才得以毕业。没想到,在就业时她又遇上了难题:2015年,她通过了新疆事业单位编制考试,当地在审查档案时,发现材料不全,要求她在次日下午6点前提交补充材料。由于延期毕业时间较长,部分档案材料没能及时补上,该女生只好向洪汉英求助。洪汉英立即向领导汇报,当天,学校就派一位老师乘飞机把补齐的材料送往喀什。洪汉英则打电话向对方承诺,尽管无法在6点之前送达,但档案材料一定会在当天送到。当天深夜,材料送到了当地人社局工作人员手里。第二天,热孜万姑政审顺利通过。

听说外孙女的洪老师要来看自己,热孜万姑70多岁的外婆一早就去邻村的“巴扎”上买了很多吃的,不停地用维语叫“洪老师”,示意她多吃点。洪汉英还记得上次家访时,外婆还准备了很多东西让她带回去。洪汉英被外婆的朴实善良所感动,最终带走了一个馕。

走向天南海北

7年的辅导员生涯里,洪汉英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成才:58.8%的学生获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10%的学生被推荐免试直升研究生,5%的学生考取其他院校研究生。她的学生完成的寒暑假社会调研有79人次获奖,其中一篇《锡伯医药初探》发表在公开期刊上,成为我国锡伯医药第一文。

大二女生姑丽葛娜在题为“不一样的家乡”的寒假社会调研中写道:“我认为,贫富差异过大的原因并非是没有好政策和好的解决方案,每年国家提供给南疆的各种补助以及支援并不是小数,那为什么贫富差异还是过大呢?我想,主要原因是部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一味地依赖于国家的补助,自己不努力,结果越来越穷。一个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如果想要变好,受到别人第一次帮助时,就会想着如何让别人的帮助更有价值,会努力摆脱贫困。应该让那些想只靠补助生活的人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摆脱困难。”

学生能反思家乡为什么贫困,洪汉英觉得这个女生很了不起。今年,她想去姑丽葛娜家看看。进门前,姑丽葛娜让洪老师替她保密:她要提前回学校做志愿者。洪汉英对她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很优秀”。姑丽葛娜的父母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学校培养得好”。洪汉英告诉他们,“学校每年举办优秀毕业生评选,评上了学校会邀请父母去上海参加毕业典礼,坐在最前排”。俩人听了一个劲叮嘱女儿:“你要更加努力,争取评上优秀毕业生。”

阿曼尼萨是今年入学的新生,家中有2个重病的弟弟需要钱治疗。她母亲打算赚钱给两个儿子看病,让阿曼尼萨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洪汉英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她想尽办法找到阿曼尼萨家,送上慰问金,并对阿曼尼萨的父亲说,“女孩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将来她会是一个母亲,可以带动一个家庭改变命运”。阿曼尼萨的父亲听后哭了。洪汉英告诉他,国家有许多脱贫政策,包括教育脱贫政策,学校也会想办法帮助他女儿克服困难。参加新生报告会后,阿曼尼萨的父亲终于下决心送女儿去上学,洪汉英说,“我悬了多日的心总算放下了”。

2012年8月,上海市教委成立了“洪汉英工作室”,希望依托洪汉英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方面的经验,为上海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室成立后,相继从上海的各大高校里挑选出优秀辅导员,通过开展调研、交流探讨等形式,开启上海高校新疆少数民族辅导员的提升之路。“洪汉英工作室”不仅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上海的一个“家”,更被复制推广到了广东、天津、黑龙江等省市。洪老师和她的工作室成员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这个“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温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