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新唱响“人说山西好地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山西随行记
上图 在太原,不少充电桩旁边还设置有餐区、休息区,电动出租车司机张伟忠一般都是在吃饭或者休息的时候给汽车充电。
左图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存取点遍布全市人流密集的社区、医院、学校等地。
图为忻州市南云中河综合治理工程一角,曾经的臭水沟成了今日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李 哲

阅读提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推动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启动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本报记者跟随执法检查组山西一行采访。

作为一个环保欠账多、生态底子薄的重工业省份,近年来山西环保工作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突破。曾经鼻子里钻煤灰、不敢穿白衬衣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凭借顶层设计和铁腕执法,山西在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作出很多创新与探索,值得借鉴。请看报道。

一个月内问责一百七十多人

短短1个月时间,山西省督办长治、晋城两市环境信访案件1145起,对17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罚款金额总计532.94万元。这是山西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开展的最高规格环境保护督察。

7月19日开始刮起的这场环保督察风暴让人感受到了十足威力。督察组进驻当天,即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环保举报电话,并在驻地设立举报箱。这个举报环节绝非摆设,事实上,被强力督办的1145起环保案件几乎全部来自于民众的举报线索。在广大群众监督下,大大小小的环保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一手抓案件,一手抓“关键少数”。督察组进驻后,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工作重点,分别进行个别谈话、集体约谈、个别约谈、走访调研。随之而来的是严肃问责,因在环保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一个月内,晋城、长治两个市先后有171人被问责,分别受到开除、免职、调离、诫勉约谈、调离岗位、党内严重警告、罚款等处理。

进入督察组视线的案件全部严厉查处,得过且过的环保官员被摘掉“乌纱”,这场前所未有的环保督察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也强有力地震慑了全省每一条环保战线。记者了解到,依照山西部署,这场环保督察“大考”将陆续覆盖全省所有地市,此次被问责的171人仅仅是个开头。

高规格的环保督察虽然刚刚拉开帷幕,但山西的铁腕治污却已走过了不短的历程。“去年以来,全省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39件,罚款金额3048万元,其中最大罚单超过500万元。2015年全省行政处罚案件2933件,罚款1.7亿元。2015年以来,共移送行政拘留案件79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1件。”山西省环保厅厅长郭长青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字。

雷霆万钧的环保执法背后,是有效机制作保障。今年7月,山西省集中出台了《山西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试行)》《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关于在全省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的通知》3个重要文件,标志着山西环保工作在顶层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意味着山西的环保力度上了一个大台阶,其核心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如果做不好环保,就会‘挨板子’‘丢帽子’‘进局子’。”郭长青说,这3个文件加强了党政部门的环保责任,由过去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部门的共同责任,减少了环保部门在推进环保工作中的各种阻力。

此外,在打击环保犯罪方面,山西省环保厅还会同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环境犯罪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形成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班组的煤耗低了1克,这下可以多拿100多元工资了!”比能耗、比减排,指标竞赛是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每个人心中的大事,因为这些指标的增减与工资和岗位晋升直接挂钩。

据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少龙介绍,公司将主要能耗指标与管理人员签订联责书,与薪酬、岗位挂钩。“我们4个班组每天都搞小指标竞赛,各种指标包括十几项,以煤耗为例,如果煤耗低1克,工资可以上浮不超过200元。”刘少龙说。

有了实实在在的奖惩措施,人人都把环保指标装在心里,这个细节反映出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对绿色环保的高度重视。“我们一直努力当好忻州市‘碧水蓝天工程’的排头兵,抓节能、重环保,着力提升环境绩效,被评为忻州市‘绿色工作先进单位’。”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茂运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污染物排放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例如其脱硫系统投运率达到100%,年均排放浓度为80毫克/标立方米,较标准值低120毫克/标立方米,年度排放量为465吨,较年度许可排放量减少710吨。

在此基础上,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全部按照超净排放标准建设,环保工作将再上一个大台阶。据李茂运介绍,公司二期节能减排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共19项,出口氮氧化物浓度、粉尘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综合供电煤耗、发电厂用电率等指标都将实现大幅度下降。

与年轻公司相比,老电厂、老企业的绿色生产改造之路更加不易。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始建于1956年,作为国家“一五”时期的项目,该热电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地区投产的首座高温高压热电厂。

当记者走进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厂区,完全感觉不到老电厂粉尘、浓烟密布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掩映和蓝天白云。厂长刘学东告诉记者,2015年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完成了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据环保部门监测,改造后,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已实现近零排放,接近天然气燃烧后的排放情况。

走出电厂,记者抬头看到,高高的烟囱里冒出的是淡淡白烟。同行的环保专家告诉记者,这白烟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事实上,位于西北方向的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正处在太原市的上风口,而就在距离厂区500米的位置,就设有一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

截至目前,山西太原市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10台已全部改造完毕,3年任务一年半全部完成,国家环保部日前向全国推广了太原经验。据悉,为加快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太原突破常规,制定明确的奖励措施:2015年底前按照要求完成机组改造任务并通过验收的发电企业,在省财政补助30%的基础上,市财政列专项资金再补助总投资的20%,并给予不低于200小时发电量奖励。

受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的影响,山西要想彻底治污,非调整产业结构不可。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高建民说:“山西一直在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特别是大力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年出台实施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全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并制定实施32个配套实施细则。”

同时,山西也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据高建民介绍,截至今年5月,山西省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2.4%提高到了57.8%。

数十载治理一条河

炎炎夏日,太原市民休闲纳凉的首选去处一定是汾河两岸。漫步汾河公园,只见水波粼粼、芦苇摇曳,各种鸟鸣不绝于耳,经典民歌中“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景象跃然眼前。

汾河全长700多公里,流域面积占山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流域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是世代哺育山西人民的母亲河。然而,由于煤炭的过度开采和城市用水量的与日俱增,曾经风光秀美的一川汾水一度接近干涸,而其剩余不多的河水也污秽难闻。就在十几年前,太原市内的汾河河床已经成为练车场。

面对日渐枯萎的母亲河,上世纪90年代起,山西开始了浩荡的治水工程。上游城市环保不达标企业纷纷被关停,数千万吨各类污染物被先后清除;下游城市取缔小煤窑,启动建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1998年起,地处汾河中游的太原市也拉开了汾河治理的序幕。

治河最是慢功夫,没有几代人的坚持不懈,清水碧波难再现。2015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决定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这是山西省对汾河第五次大规模治理,总体治理目标是投资1130亿元,经过5年工程建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使汾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和植被面积大幅增加,地下水水位有效回升,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重现汾河水系大河风光。

与大河相比,家门口的小河小渠更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走近位于太原市中心区的南沙河,小桥流水的景致让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城市透出一丝灵动。令人难以置信,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市内最著名的黑臭水体之一。

“按照蓄水美化和雨污分流治理原则,去年8月,我们启动了南沙河治理工程,先后投资2800万元,完成了东山热源厂、白云寺门前等7条路段雨污分流工程,共铺设污水管道4066米。”太原市城管委主任王建堂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太原市投资1.5亿元,对南沙河两侧实施绿化、美化,总绿化面积达16.3万平方米。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山西采取保护“好水”和治理“差水”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为保护“好水”,山西省开展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及时将水质监测、保护区整治、风险管理、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报各市政府。据悉,2015年山西省域内海河、黄河流域考核结果均为较好。

治理“差水”则需要打一场硬仗。“去年以来,山西共推进1309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关停取缔土小企业2400余家。通过重点工程带动,2015年重点推进123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容提质,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836公里。完成120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理。”郭长青介绍。同时,为了激发各市治理污水的动力,山西省积极推进跨界水断面考核。据山西省环保厅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扣缴地表水跨界断面考核生态补偿金3.4亿元,奖励6480万元。

绿色出行在太原

说山西的段子有句“有座城市太远(太原)”,而今天的太原市抓绿色出行迈出了不歇的步伐,从不嫌太远。

徜徉在太原街头,记者发现,蓝色与绿色是川流不息的城市主色调。其中,蓝色是纯电动出租车颜色,绿色则是公共自行车的色彩。

截至9月6日,太原已完成超过8000辆出租车的更新工作,全市出租车几乎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汽车。此举让太原市成为全球纯电动出租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人称纯电动出租车第一城。

太原此次更换电动出租车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城市减排治污倒逼太原市推进绿色能源的利用。去年底,太原市出租车开始陆续达到报废期限,同年11月,太原市决定将所有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汽车。

为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与太原市财政给予出租车经营者高额购车补贴。针对两款车型,财政分别补贴22万元/辆、16.5万元/辆,购车者只需用8万余元便可买到市场价30万元左右的电动汽车。记者粗略计算,除去国家补贴,仅购车这一项,省、市两级财政就要投入10多亿元。此外,数千台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快速建设也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然而,与投入相比,太原市政府更在意的是环保账。据介绍,目前,太原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占PM2.5的16%。由于车辆状况及营运时间等因素,1台出租车相当于10台社会车辆的排放量。通过更换纯电动车,全市每年可减少排放一氧化碳21176吨、碳氢化合物2451吨、氮氧化物3478吨,分别占全市机动车排放量的12.15%、12.14%、12.14%。

在位于长风商务区的“充电时光”区域,记者碰到了几位正在给车充电的出租车司机。“充电比加油便宜多了,一辆车一个月能省三四千元钱,电动车每年的保养费也是烧油车的一半儿。”出租司机张伟忠告诉记者,他一般都是在吃饭或者困的时候去充电,充一次大约需要1个小时,城市充电桩分布很多,而且在不少充电桩旁边还设置有餐区、休息区等。

太原市不仅是纯电动出租车第一城,也可谓是公共自行车第一城。截至今年6月,太原公共自行车单日最高骑行量达56.85万人次,累计骑行量达4.45亿人次,在全国“骑”出了免费率、周转率、租用率、建设速度4个第一。

2013年,公共自行车的投放和使用被太原老百姓们评为“对改善民生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十项工作之首。在太原,公共自行车并不是为了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而是与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车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一套慢行交通系统。据太原公交集团董事长周齐介绍,如今太原已累计建成服务站点1285个,投入自行车4.1万辆。市民在公交站、商业中心、医院、学校、大型社区等周边300至500米处,总能找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站。

便捷与畅通让不少私家车主放弃开车,转而骑公共自行车出行。“2015年市民骑行公共自行车总里程达4.49亿公里,若按骑自行车人群中有20%是放弃开小汽车来计算,年可节约汽油976.47万吨,减少碳排量1.06万吨。”周齐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