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仁化:“贡柑”助农奔小康
本报记者 张建军 王轶辰

更多报道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和经济日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

“当年那场战斗很激烈,红军阻止敌人进入城口镇,付出了很大牺牲,光在这个位置掩埋的烈士就有120多名。”9月14日上午,站在两山之间的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碑前,84岁高龄的城口镇厚坑村老人张良胜,讲述着他从爷爷那儿听到的82年前红军铜鼓岭阻击战故事。

“老人们常说,那时候红军经过这里非常艰苦,当时乡亲们也不富裕,但都热心支援红军。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几年种了不少贡柑,收入逐年提高。”张良胜老人的侄子张聪生说,“我家5口人种了10亩,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到丰产时一年可以收入好几万元”。

岭南山区的秋日阳光依然强烈,天空碧蓝,空气清新。9月14日下午,《经济日报》长征报道组记者一行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进入一片开阔地,一望无际的深绿色果实与碧绿色叶子,不走近看根本分不清是果是叶,而果实几乎压弯了枝头——这里是广东省粤北山区仁化县城口镇恩村村民邓尤发的柑橘园。

“我们这个果种叫贡柑,皮薄核少、肉脆化渣,很受市场欢迎。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目前看,今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估计价格能达到每公斤8元。”邓尤发说,作为恩村种植贡柑大户,他是第一个把贡柑引进该村的带头人。“我们以前种水稻,由于成本高,产量低,价格低,一亩地到头来赚不到什么钱,现在种上柑橘树,盛果期每亩地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去年35亩地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同村的蒙红发看到邓大哥“发了家”,也学着种了7亩贡柑。“我以前只养猪,收入不高,也不稳定,看到邓哥种柑橘,就跟着学,今年已挂果,明年产量就比较大了”。

恩村村委会主任蒙荣华说,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红军在铜鼓凉亭打仗的故事。

如今,在各级部门的扶持下,这里的果园布满山谷丘陵。蒙荣华说,现在村里常住人口有1300人左右,在邓尤发等第一批大户的带动下,全村2300多亩田地种了1500多亩柑橘,估计过两年就进入盛果期。长征路上的小村子将走上致富小康路。

城口镇农业办主任黄本洲介绍,近年来,仁化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创品牌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贡柑等名优品种,仅城口镇就种植近万亩。

来源于仁化县农业局的数据显示,仁化已成为韶关市最大的贡柑种植基地。

近两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4万余亩,达到10.29万亩,其中已挂果面积6.1万亩。年产柑橘约11.5万吨,年产值约8.05亿元,全县有20多家贡柑专业合作社,10家贡柑加工厂。

仁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初介绍,仁化县把柑橘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头戏来唱,把“山地果园”当作稻田来抓。县里制定了柑橘产业发展的品牌战略,提出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仁化柑橘品牌。县里专门成立了柑橘研究所和柑橘生产管理办公室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经常性地邀请技术专家前来授课指导。县农技推广部门根据各镇村的需求,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户种植、管理果园的技术。

仁化县还通过统一使用注册商标、举办促销展示会以提高仁化柑橘知名度;通过旅游产业拉动柑橘销售和传播品牌;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在全国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仁化柑橘也搭上了网络快车,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柑橘种植产业正成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