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马赣州
□ 孙晓霞

这里既没有大都市匆忙紧迫的节奏感,也没有古城陈旧落寞的风尘感

初次邂逅赣州是17年前的一次匆匆路过。当年走马观花,对赣州城无甚深刻影响,吃了顿极具赣南风味的土家菜,浮光掠影般观赏了赣州公园,只记得有座通天崖,一些雕梁画栋的木亭长廊。第二次去赣州,是专程到章贡区一亲戚家做客,坐在车内看街头景致,才发现老城区街两旁布满高大而茂盛的榕树,树身挂满老人胡须般气根,整座城笼罩在绵绵细雨里,一派热带雨林气味扑面而来。

其实,赣州处在亚热带与热带雨林交汇的过渡面上,气候更接近闽粤一带。丰沛的雨水与温暖的气候,形成了赣南的天气优势,甜蜜的脐橙,粉糯的南瓜,甘饴的红薯等,在这里长势旺盛,口感奇特,章江与贡江也在此交汇。雨水的润泽,江水的浇灌,以及悠久的文化渊源,使得赣州有江西第一州之说。章江与贡江更在此合写了一个大大的“赣”字,让江西偌大一个省,在此找到了具有代表意义的风情地貌特征。

游览赣州城,要登八镜台,可以俯瞰远观章江与贡江交汇处清浊两江水融合一起的壮景。这地方还有个特殊名字,叫龟背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来自海内外一万多客家人,在龟背尾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客家人省亲认祖归宗大会,并立碑纪念。据说,赣州城就像是一只浮游在江面的大龟,纵横交错的江流将其包围起来,每当发大水,这只龟就会浮“动”,龟头与龟尾遥相呼应“动”起来,摇头摆尾,无论发多大洪水,赣州城都安然无恙。

沿城随河而建的古城墙,始建于东晋公元369元,后来历代加建修缮,形成了今天依然古朴雄伟的砖楼墙障。古城墙高出城内地面50米,全用宋代青砖铺就,城墙路面上宽50米,可并排同驾三辆马车,现在则成为市民晨练散步的好去处。城墙下两边盘根错节的古樟古榕比比皆是,树龄都过了几百年,古墙与古树相映成衬,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当然最有名的城楼还是建春楼、涌金楼。涌金楼由蒋经国亲手题写命名,相隔不远处是他居住过的太子楼。这些建筑虽经近一个世纪风雨,仍然保存完美静好。

涌金门楼外是赣州城的主码头,众多渔船驳船在此停靠。门楼下一溜小摊位卖江上渔货,一些极具赣南风味的街头小吃如烫皮、蒸米饺、烤肉卷也在其中,一路穿行过去,吃着小吃,问着渔货价格,看着右侧滔滔而下汹涌的浊黄章江,感觉自己也融入了赣州风情画面里,成为一个悠闲惬意的赣南人。

赣州湿润的空气,古朴的城郭,绿树成荫的曲径,现代化游乐场,繁华的古玩市场,南来北往的交易场所馆,各种临街商铺,完美的地下排水管网构建,构成了一个宜游宜居宜人的古城。当地人自豪地说,“种啥生啥,石头发芽”。悠闲是这座城的主旋律,这里的居民生活从容不迫,自在惬意,既无大都市那种匆忙紧迫的节奏感,也无古城陈旧落寞的风尘感,人居与城郭浑然一体,各得其所。

还有独特的客家菜文化,形成了江西四大菜系之一的赣南菜系。客家人的菜谱和厨艺已经传承了1500年,并不断创新,相比于赣菜其他类型,赣南菜摈弃了煎、炸、炒等旺火热油的制作方法,把蒸、煮、烫、炖、溜、拌作为主要烹饪工序,既重花色口感又注重肠胃养生。在赣州客家菜里,老百姓爱吃的烫皮、艾叶米饺、煎炸里脊肉面卷被摆上了星级宾馆的餐桌,而当地的手工拉面、蒸包面还改造了传统工艺,成为外形美观、口感酥软地道的必备主食。

适宜的气候环境,悠闲的生活方式,优质的美食之道,难怪赣州有“江西长寿城”之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