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河北清河县连庄镇的鹏涛食用菌种植基地,《经济日报》记者看见一个拄着双拐的青年正在烈日下指挥工人维修运货的道路。在他身后,是刚建成的3个现代化食用菌大棚。“10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年产鲜菇上万吨,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这样一来,就能有更多的残疾乡亲走上致富路。”青年人说。
这个青年叫孙鹏涛,是一个靠双拐走路,却带领众多残疾乡亲共同致富的好小伙。
自力更生
36岁的孙鹏涛是清河县马二庄村人,因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残疾。1995年,15岁的他为减轻家中负担,开始了谋生之路。“我一定要养活自己。”孙鹏涛立志自力更生,先后养过鸭子、到企业打过工,因身体残疾,每做一种工作,他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艰辛。
后来,孙鹏涛跟人学会了“砸白铁”的手艺,逢集就给人换锅底、壶底。“砸白铁”赚的是辛苦钱,他每天骑着三轮车在附近十里八乡赶集。“换一个锅底最多5元,最多时,一天能挣三四十元。”孙鹏涛记得,因行动不便,他每天都早早出门,在集市开张前摆好摊位;遇上刮风下雨天,摔跤是经常的事。一次下雪路滑,孙鹏涛整个人趴倒在雪地里,一条残疾腿压在身子下,摔得三四天都起不了床。看到这些,母亲很心疼。“只要我不怕吃苦,一定能像正常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孙鹏涛不怕苦、不服输,坚持不向命运低头。
他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性格,感染着身边的人,也吸引了一位山东姑娘,2000年,俩人结婚了。婚后,夫妻俩开了一家五金店。因为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到2011年,他已经有了10余万元的存款。孙鹏涛不仅实现了“养活自己”的誓言,还让父母、妻子过上了好日子。
“蘑菇大王”
孙鹏涛不仅不怕苦,还有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
富了的孙鹏涛没有安于现状,他有更大的事业抱负:让周围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过上好日子。
孙鹏涛从小就对种植感兴趣,恰好妻子的娘家山东冠县有种植蘑菇的传统。经过多次考察,他发现蘑菇种植劳动强度较低,就想在蘑菇种植上找条致富路。
孙鹏涛开始四处“取经”。“他吃尽了苦头,有时不吃不喝在路上跑一天。”跟着孙鹏涛外出“取经”的朋友邱万海说。再有不会的,他就从网上查、从书上学,一遍遍地在家做试验,很快便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2012年,他试种了2个大棚蘑菇,一年下来获利4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决心在食用菌种植上大干一番。第二年,他承包了7亩地,开始大规模种植。
靠着那股“钻”劲儿,孙鹏涛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在种植过程中,他发现用传统方法培养菌种,时间长,出袋率低。为此,他夜不能寐,不停地思考、实践,终于发明出“枝条菌种”育种方法,不仅种苗生长快、周期短,且出苗率高,是原来的4倍,一吨鲜蘑菇可节约成本1000元。这种育种方法增加了营养成分,种植出来的蘑菇品质、口感也优于原来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孙鹏涛种植的菌类品种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短短几年,便成为全县有名的“蘑菇大王”。
批发1公斤鲜蘑菇最多赚2元钱,而将蘑菇加工成蘑菇酱等深加工产品,利润是原来的3倍多。聪明的孙鹏涛学会“借鸡生蛋”,和山东一家知名的食品生产厂家签订了代加工协议,将蘑菇加工制作成蘑菇酱、蘑菇干等,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开始走深加工之路。
助残帮困
“是鹏涛给了俺生活的希望,他是俺们残疾人的主心骨啊!”60多岁的残疾人孙明香说。
10年前,孙明香因为一场车祸双腿落下残疾,从此意志消沉,整天窝在家里。孙鹏涛得知后,主动邀请他和自己搞蘑菇种植。孙鹏涛帮他建起大棚,免费提供菌种,还手把手地传授他种植技术。仅仅半年时间,孙明香的一个大棚便赚了4000多元。第二年,孙明香主动找到孙鹏涛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了3个大棚,当年就获利8万多元。
看到周围很多人尤其残疾人找不到致富门路,孙鹏涛就想成立一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贫困户尤其是残疾人参与进来。
在县里和镇里的帮助下,他的“鹏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残疾人扶贫基地”很快成立。孙鹏涛给自己定了条规矩:残疾人到他这儿打工他全收,残疾人来他这里创业,他就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菌种。在孙鹏涛的带领下,附近300多户农民靠种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其中残疾人占30%。他的鹏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很快成为全县菌类种植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000万元;他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100多名残疾人走上了致富路。
当记者问孙鹏涛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时,这位“双拐”蘑菇大王坚定地说:“我要把蘑菇事业做大,为更多残疾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尽快富起来,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