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本金”释放生态“红利”

8月17日的《经济日报》第15版《好一场脱贫接力赛》一文,报道了河南省修武县北部深山区两个小山村围绕旅游做文章,不忘环境保护的经验,这对各地正确处理特色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自然资源持续推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模式。

一是减少污水涵养生态。众所周知,特色旅游的饮食住宿场所多是建在城市周边乡村,或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山区,这些地方水资源匮乏,如果不切实际地深度开采,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水源。而一斗水村发展民俗旅游却不建洗澡间,表面上看降低了服务标准和接待档次,却减少了生活污水的产生,有效涵养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二是修旧如旧保持生态。从一些地方的现状看,为了扩建旅游停车场或餐饮住宿场所,不惜开山劈岭、大拆大建,使山体和植被造成很大破坏。事实表明,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如果生态环境保护不好,景区景点再好也难以持续发展。一斗水村在发展特色旅游过程中,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仅让“中原第一石头村”历久弥新,而且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三是呵护林木感受生态。从生态效益角度讲,投入绿色“本金”,日后才会收获生态“红利”。为了保护原生态环境,该县平顶爻村的村民们精心修剪、嫁接现有5000多棵果树,还悉心照料百年梨树,让游人感受原生态的魅力,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河南省郑州市 薛培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