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过一个快乐的绿色暑假
本报记者 袁 勇 实习生 续梦婷
① 近日,“绿领行”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在香港机电工程署了解其绿色建筑。 杨莹莹摄
② 8月12日,绿色啄木鸟公益组织带领小学生来到德胜门进行环保活动。 本报记者 袁 勇摄
③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环保儿童艺术节上,上演了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 (资料图片)

绿色发展,离不开环保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绿色教育。这个暑假,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不少活动寓教于乐,让更多的青少年乐在其中,收获了一个绿色暑假。如何让环保教育活动常态化?如何提高环保教育水平?如何避免教育活动的形式化、单一化?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对北京暑期的一些环保活动做了走访调研,并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将环保意识传递给下一代

8月12日,北京的天气异常闷热。“绿色啄木鸟”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德胜门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活动队伍中有热心的老年志愿者,也有在社区工作的中年志愿者,但活动的主角是6名小学生。

在志愿者的引导和鼓励下,小学生们十分积极,他们争先恐后地捡垃圾、劝导污染环境行为、发放环保手册等。在现场的出租车司机和游客对他们的环保行为给予了赞赏和积极配合。志愿者曹瑞红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德胜门作为通往八达岭长城等多个景点的交通枢纽,游客和司机众多,过去总是有人不注重保护环境,附近垃圾遍地,异味很重,通过他们三四天一次的环保宣传行动,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10岁的袁伟伦热得满头大汗,却乐在其中。袁伟伦的妈妈告诉记者,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带着孩子参加环保活动。“环保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孩子做起,自从我带他参加这些活动之后,他都特别注重环保。我们去外地游玩,他看到其他人随手丢矿泉水瓶,就上前捡起来,有时候我们家长无意的一些不环保行为,他都会提醒我们,让我们也提升了环保意识”。

“绿色啄木鸟”公益组织创始人王涛表示,近些年,“绿色啄木鸟”在开展环保活动时,更加注重走入学校和社区,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教育。“让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通过孩子们的行为影响社会。”王涛说。

除了日常的环保活动,今年暑假,不少青少年也有了机会深入了解带有“神秘色彩”的核工业。近日,中核集团举办了第二届核科普公众开放周活动,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中核集团组织社会公众走进核工业全产业链70多家单位,近距离探索和感受核能魅力,增强公众信心。中核集团表示,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类似活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宣传,增强他们对核能作为环保能源的认识。

记者了解到,利用暑假开展环保活动、推动青少年环保教育,在全国各地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各地的工厂、展览馆、剧院、旅游景点等地方,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青少年环保活动。而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过一个环保暑假也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的选择。

让环保活动更丰富更专业

越来越多的暑期环保活动显现出各地推动环保教育的热情,同时,各类环保活动也开始更加追求多样性、创新性和专业性,力求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今年8月,北京演艺集团携手北京市环保局举办了首届环保儿童艺术节,艺术节包括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演出、环保知识大本营、环保舞台小咖秀、环保体育嘉年华、环保公益大行动等内容,融培训讲座、艺术展示、体育休闲等特色活动于一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参与。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辛江说,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与京演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认为,打破单个音乐会的限制,一同推出环保主题整体活动会更有意义和宣传效果。通过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使环保宣传与艺术教育有效结合,引导广大青少年及家长通过参与各类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公益环保意识,并以家庭为单位带动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同营造绿色新生活。

同时,一些社会组织则开始探索如何让环保教育摆脱娱乐化限制。“绿领行”是一个青年国际绿色实践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提供专业的行业培训与人才服务,引导青年从事可持续发展行业。今年8月,“绿领行”组织了“城市与自然——2016国际绿色生态与城市设计菁英计划”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高中生齐聚同济大学,学习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议题,最后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完成了各自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方案。

“绿领行”创始人闫觅表示,在“绿领行”早期的活动过程中,他发现很多青少年对环保只有粗浅的了解,缺乏深入的知识与实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少专业机构提供相关的指导,另一方面同学和家长可能觉得搞环保对升学发展的意义不大,不太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如何让环保成为青年成长的‘刚需’,是绿领行发展3年以来努力的方向”。

对此,“绿领行”的环保工作开始向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他们联合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发环保相关课程和项目,激发学生对环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绿领行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方面的科研实践及比赛,甚至可以发表与环保相关的论文,这些经历对升学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环保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只靠一次活动就能实现,我们的项目旨在通过一两周时间的集中培训,让同学们学习到开展环保实践的方法,并在活动之后还能将环保理念落实到生活中。”闫觅介绍,今年暑假,在“绿领行”组织的香港气候变化调研与环保创新项目中,学生们学习了如何用Arduino单片机DIY制作空气质量检测器和用电扇及滤网制作空气净化器。在香港中文大学上课期间,学生们还学会了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并计划回到家乡后将环保方案付诸实践。

环保教育工作尚有改进空间

近些年环保教育工作的进步,得益于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也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今年暑假,北京市环保局便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了“环保课堂走进校园”“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等丰富的环保教育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董关鹏多次参与环保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同时也多次主持举办过环保夏令营等环保教育活动,对于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现在的年轻人是10年、20年后的社会中坚力量,环保教育工作能让他们在没有变成环境破坏者之前,成为环保支持者。暑假期间,青少年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解放出来,正是进行环保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黄金时间。” 董关鹏认为,当前的环保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量多而质低,“知道的内容反复说,不知道的知识则存在教育内容不足的现象。日常的环保知识当然也应当注重不断宣传,但是寒暑假期间可以重点宣传如PX、核电等对常人来说带有神秘性、较复杂的内容”。

如何改进当前的环保教育工作?董关鹏表示,首先,过不了互联网环保教育这关,环保教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应当充分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全媒体、新媒体,比如可以通过开发环保网络游戏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通过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深度了解环保,“百闻不如一见”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全媒体、新媒体与实地活动的深度结合,让孩子们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到,让环保知识深入他们的大脑。其次,环境传播应该包含说服、解读和辟谣,而不能仅仅做简单的科普和告知。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学和技术手段,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力求把他们培养成理性的环保支持者,不能人云亦云,听信谣言,为了环保而参与非理性活动。

董关鹏还表示,要想让环保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应该更加注重孩子和家长的互动。比如,让孩子当家里的生态文明老师,通过孩子来影响大人。做好环保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大家的知识储备,培养理性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