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成都将环保课堂搬到固体废弃物处置场:
把环保种子种在孩子心中
本报记者 刘 畅
参加“家庭志愿服务训练营第二季”的小朋友现场向志愿者提问。 杨巧玲摄

“目前,成都市常住人口约1400万,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公斤……”8月14日一早,来自成都市30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乘坐大巴车,前往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参加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市公益组织服务园承办的“家庭志愿服务训练营第二季”活动。

“小朋友知道这些垃圾去哪里了吗?”

“小区楼下的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填埋场”……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不一会儿就到目的地了。

金色的阳光下,黑黑的垃圾填埋场一眼望不到头,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营员们将在室内听一场意义特殊的环保课,为大家讲课的是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污水处理站维修班班长田金和。

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大家的积极性,田老师耐心地向大家介绍了成都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成立的背景、现状;每日承接垃圾量等相关问题。小朋友们也从排污管道、渗滤液、填埋场深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田伯伯,排污管道使用了多少年?”“成都有几座焚烧发电厂?”……解答孩子和家长们一个个的疑问,田金和胸有成竹:“排污管道的使用年限在4年至5年,目前成都有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些发电厂每天可以处理2400吨垃圾……”

田金和告诉营员们,每天大约有5000吨垃圾送到成都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20多万平方米的薄膜下面,掩埋着深达100米的垃圾。“我们常见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填埋后,几乎不能降解,希望大家尽量少用。”田金和说。

参观完“垃圾大本营”后,家长带领孩子们进入了听环保讲座、做垃圾分类的室内活动室。为了让小朋友们对环保有更深的认识,成都市公益组织服务园邀请了72岁的八宝街社区环保公益讲师何明宇,为大家讲述环保知识。

何爷爷告诉大家:“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商品过度包装、私家车增多、水资源浪费等。环境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自己。”营员们将何爷爷团团围住,细心听讲、认真提问。

“居民生活垃圾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分为4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让我们一起来做垃圾分类吧!”营员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将卡片上的垃圾进行分类。小朋友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不一会儿,他们就各自拿着自己的“成果”分享起来:果皮是餐厨垃圾,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为其他垃圾……

9岁的杨梓墨说:“以后客人到家里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拖鞋,少用鞋套,我们可以用平板电脑记录信息,少用纸张。”

据悉,家庭志愿服务训练营在7月、8月共举办了两期,未来将常态化开展。成都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家庭志愿服务训练营,能给孩子和父母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一个孩子锻炼自我的机会,增强彼此沟通,同时,还能从小在孩子心里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