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遵义会议纪念馆
雄关漫道真如铁
□ 吴秉泽 王新伟

穿过一道朱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这是《长征组歌》“遵义会议放光芒”篇章中的第一句,所描述的是遵义会议举行后,红军将士的喜悦心情。

贵州省遵义市子尹路96号,一年四季,熙熙攘攘,游客不断,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熠熠生辉。穿过一道朱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东侧的槐树枝繁叶茂,摇曳多姿。

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这座经常出现在各类党史资料上的房屋,就是遵义会议的召开之所。这里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

1935年1月上旬,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遵义后,这栋楼房便成为了中央军委和红一方面军的临时办公住所。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部分工作人员的住室也位于楼房之内。

沿着楼房西侧朱红色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沿走廊步行30余步,就到了当年房屋主人的小客厅。在这间仅有27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悬挂在两个壁橱间的那只挂钟早已不再走动,18张藤木椅子安静地围绕在一张赭色长桌四周,仿佛那场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刚刚结束,讨论的激烈场景还未曾消散。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间客厅内召开扩大会议,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最终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此后,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最终抵达陕北吴起镇,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会议陈列馆距离遵义会议会址约150米左右。步入陈列馆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参加遵义会议人员的塑像,塑像四周是反映红军长征历程的浮雕,头顶上方的红色党徽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和遵义会议光辉永存五个部分,全面生动地展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突出展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相对老的陈列馆,新馆中增加了1000余件文物和图片资料,同时展示手段也更加丰富。”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告诉记者。

为了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遵义会议陈列馆运用等身幻影成像技术,重现了遵义会议情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据遵义会议纪念馆解说员谢玲玉介绍,短片中的所有对话均按照史料记载重现,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可以让游客更加真实地感受当时情景。

对于红军四渡赤水的历史,陈列馆运用六面屏技术结合声光电效果,直观清楚地描述了整个过程。除了在展馆中运用多媒体外,陈列馆还建设了4D影院,目前播放的是名为《伟大转折》的专题片。

如今,遵义会议纪念馆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张鹏介绍,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每年参观的游客人数不断上升,目前日接待游客量过万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