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胶州“乡村巡演”引导群众自编自演——
农民从看客变主角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刘 伟

“老少爷们,待会儿要是觉得节目演得好,咱就热烈鼓掌。”7月3日晚,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纪家庄村文体广场上,主持人的方言一出口,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惹得台下笑声一片。

当日,胶州市“邻里艺术团”的乡村巡演来到该村,上演了一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村民们或自带马扎,或席地而坐,专注地围在舞台前,看得有滋有味。

72岁的王京连侧卧在文体广场一旁的腹肌板上,不时鼓掌喊出一声“好”。“电视上的节目离俺太远,还是这样的新鲜、带劲儿。”王京连笑着说。

李哥庄镇党委书记刘瑛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群众不再满足于看表演,而是希望能够登台表演、展示自我。

李哥庄镇三屯小学的教师韩凤霞,一听说村里成立了邻里艺术团,立马回来报了名。“平时也就这么点业余爱好,只要观众喜欢,舞台搬到哪,咱就跟到哪。”刚从台上走下来的韩凤霞边擦汗边说。

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群众的审美喜好与文化需求产生了新变化,对文化下乡、电影下乡不再“感冒”,不再满足于之前的老节目、老面孔。如何解决群众的审美疲劳?

今年以来,胶州市主动对接群众文化需求,通过村干部告知、机关干部走访、微信平台宣传等途径,吸引了一批愿意表演、爱好表演、表演较为出色的群众参与到邻里艺术团中来,组织“乡村巡演”。

“乡村巡演”是胶州创新实施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由政府主导、群众自发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全市共组建邻里艺术团100余个,各“邻里艺术团”采取“串门”的形式,在相邻镇办、管区、村庄之间巡回表演。其中,管区邻里艺术团每年要在管区内的村庄各演出1场,在就近管区开展“串门”演出不少于2场;镇级邻里艺术团选拔优秀节目,到相邻镇办开展“串门”演出2场以上。

6月26日晚,在九龙街道办事处南辛庄村巡演中,当地有名的文化带头人、“90后”女孩法文洁编排的水鼓表演,通过击打鼓面的水,实现彩灯下水花四溅的效果,为村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夏日的夜晚沉浸在激情和狂欢中。

“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但这个节目当初差一点被‘拿掉’。”提起编排过程,法文洁坦言,秧歌、腰鼓等节目,大家练的时间长,但队员已经没有新鲜感,想换一个新颖的节目。经过商量,大家选定了水鼓表演,可是刚练了3天,镇上的验收组就来选节目,由于编排时间短,这个节目落选了。

“为此,大家都很失落。”为安抚队员的情绪,法文洁去镇里说情。经过她的软磨硬泡,镇上同意过一段时间再验收一次。

“同意二次验收,这让队员们又充满激情。”法文洁说,队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家白天上班,晚上吃完饭准时聚在一起排练,每天晚上排练到近10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2天的紧张编排、打磨,她们的节目赢得了上台表演的名额。

从培养文化骨干入手,创作更多贴近基层实际、讲述百姓故事的作品,为“邻里艺术团”聚集了更多的人气儿。

2016年,胶州在市文化馆、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抽调文艺骨干,为每个管区设立1名艺术指导员,通过骨干的引领,推行“个性定制”演出,引导农民群众自编自演,持续推进文化活动深入到农村一线,把农民从文化看客变成主角。

“纪家庄村的演出中,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占80%以上。”刘瑛介绍说,对于这种演出形式,群众满意度极高,演出团队的热情也非常高涨,甚至出现争出场机会的现象,有两支队伍因为节目编排原因没能获得表演机会,至今还在“闹意见”,表示下次演出一定要上台。

“现在政府鼓励百姓演节目,大家都争着上台过把瘾。”九龙街道办事处大荒村文艺爱好者赵会英说,以前村民的业余生活比较单一,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坐在门口聊家常,自从有了邻里艺术团的“乡村巡演”,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一招呼排练,姐妹们二话不说立马到齐”。

“‘乡村巡演’由群众自己打造,政府则专注做好服务、‘搭台’工作。”胶州市文广新局局长于敬军表示,为保障“邻里艺术团”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胶州市建立了市、镇两级经费保障机制,主要用于演出设备和服装道具的购置更新、艺术指导等。与此同时,各镇办还通过冠名、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晓峰认为,“乡村巡演”作为一项适合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充分尊重和发挥了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全市掀起了公共文化活动热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