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振奋精神打响灾后重建攻坚战
湖北黄梅县濯港镇杨柳湖村八组村民瞿亚华(左)在进行犁田翻种(7月30日摄)。这片农田此前因河堤溃口被洪水淹没。孙中书摄(新华社发)

近一段时间,我国多地遭遇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不少省份江河、湖泊出现超警戒水位,一些地区出现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

面对灾情,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快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抗洪抢险救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一方面组织人员走家串户统计灾情,了解群众需求,全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河北:

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能治病

8月5日,走进河北省涉县更乐镇后何村,记者看到了一幅全村义务出工出力抢修公路的热闹画面。村党支部书记何彦青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眼看后山上的花椒就要收获了,可上山的路却被洪水冲毁了。村党支部组织村民抢修田间道路,全村120多户积极参与,两天时间已抢通了1公里。”

面对“7·19”特大洪灾,河北迅速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政委、省长任总指挥的全省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全力开展“清庭院、清街道、清路障”的“三清”行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组织指挥到一线、群众工作到一线、物资保障到一线,积极投身抗洪抢险救灾、群众生活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国家迅速下拨了救灾资金5.75亿元,为群众救助和恢复重建提供了资金保障。许多受灾群众振奋精神,重燃生活希望,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纷纷投身灾后重建。

在受灾现场,基层干部与灾区群众一起苦、一块干。55岁的邢台市桥西区西北留村党支部书记任先计患有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但他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在武安市活水乡长寿村,村党支部书记郭红斌和包村干部带领村民24小时轮班,灾后第七天就抢通了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赞皇县川房村党支部书记李换朝,不顾老伴冠心病发作,日夜坚守槐河河堤……

“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及时治疗。”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全体党员干部心中的第一要务。据了解,通过紧急购置和调拨衣物,河北重灾区群众人均达到3套衣服。全省1608支巡回医疗队、2691支卫生防疫队、441支心理卫生队,活跃在受灾地区,为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提供诊疗服务13万余人次。邢台市所有重灾村通过埋锅造饭,3.9万名受灾群众统一解决了吃饭问题。

目前,河北农业厅已紧急编印了玉米、蔬菜、防疫、渔业等23个灾后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发放到灾区,6个工作组、4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已深入灾区一线帮助指导恢复生产。

安徽:

完成补改种面积逾180万亩

6月中下旬进入汛期以来,安徽合肥、芜湖、池州、安庆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800多万群众受灾。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安置点设在中小学校。学校食堂按照学生营养餐的标准提供一日三餐,有荤有素。

8月5日,安徽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并报经省政府同意,再次下拨救灾资金1.8亿元,主要用于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及“三无对象”过渡期生活安排。

8月7日,安徽庐江县乐桥镇金桥村田间一片葱绿,农民在田间除草、施药,精心管理着刚刚栽种下去的“双晚稻”。“多亏了政府及时提供种子和秧苗,才使得我这100多亩受淹田得到补种。”种粮大户王新余对记者说。

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说,在这场洪灾中,庐江有63万多亩水稻田受灾,种粮大户和粮食龙头企业损失较为严重。洪水退去后,县里帮助广大粮农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截至目前,庐江38.44万亩绝收农田已经完成了九成插秧任务,农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庐江县同大镇潘英友经营着一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今年的暴雨导致该农场1200亩水稻受灾,其中500多亩水稻绝收,700多亩水稻减产三成左右。潘英友说:“多亏了农业保险,减轻了我的损失,让我重振种粮信心。”

在今年洪灾之后,庐江县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进一步扩大保险种类和覆盖面积,满足广大种植户需求。庐江县县长王连贵说,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县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拿出1亿元配套资金,以减轻种粮大户的保费负担。

据统计,截至7月底,安徽已完成补改种面积超过180万亩,清淤扶棵面积逾330万亩;修复畜禽圈舍面积超过54万平方米,补栏畜禽75万余只(头)。

湖北:

入冬前完成倒塌房屋重建

进入汛期以来,6轮暴雨“泼”下了湖北往年全年近一半的降水量,洪水给湖北农业带来严重损失,农业受灾面积3272.94万亩,成灾1677.04万亩,绝收452.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超200亿元。

在洪灾期间和洪水退去后,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多次赴灾区查看指导救援,就受灾地区抗灾自救、恢复生产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省各有关部门组织灾后生产自救,确保今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天门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这里的灾情最严重。在前期下拨810万元救助资金的基础上,天门市委、市政府近日又下拨1543万元用于安置受灾群众。天门市卫计委派出多个救灾防病工作组,负责参与、指导受灾乡镇灾后防疫工作,力保灾后无聚集性和爆发性疫情。

灾后重建,解决种子问题是关键。目前,湖北省级储备已调拨28.9万斤救灾种子用于恢复生产。同时,省农业厅一方面积极协调省级种子企业紧急备种,另一方面,联系江西、湖南等地种子企业向湖北提供种子。湖北农业厅厅长戴贵洲说,将进一步加强种子统筹调剂,全力保障救灾用种需求,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这里的水稻水淹后叶子变黄了,患了纹枯病,对以后产量影响很大,要马上打药。我们带来了对症的农药和叶面肥,一亩一包,既防纹枯病,还防螟虫病。”水稻专家游艾青在田间一边察看水稻病情,一边告诉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大白湖村铁甲湾村民。7月28日,湖北农科院组成6个专家服务队,将全省分成6大片,调动1538名专家奔赴灾区各地,全力以赴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服务范围涉及水稻、玉米、棉花、水果等产业。

据了解,湖北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17600户倒塌房屋的重建工作。

湖南:

早稻“翻秋”种植尽量减少损失

望着洪水过后的家,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胡奶奶说:“冰箱、彩电、洗衣机全被水浸泡,不能用了。现在家里所有物资全靠社会和亲属捐助。”

8月4日,由湖南省红十字会向社会筹集的价值10万元的救灾物资在益阳赫山区泉交河镇举行捐赠仪式,胡奶奶领回了粮油、衣服等救灾物资。从志愿者手中接过物资后,她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家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得知她家被褥、电器等生活物资全被毁坏的情况后当场表示会根据实际需要筹备款项物资,积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6月中旬入汛以来,湖南遭受强降雨袭击,部分地方发生内涝、泥石流、溃堤等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目前,湖南各地正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和恢复重建,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重建之后可增收”。

连日来,在华容县治河渡村和红星村,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走入田间地头,组织当地农民分插早稻“翻秋”种植的秧苗。

7月10日,位于湖南蓄洪垸钱粮湖大圈内的新华垸红旗闸附近发生溃口,新华垸14个村3万多亩农作物受灾,约有25143亩农田“颗粒无收”。为了减少灾害损失,对于部分淹水时间过长、无法恢复正常生长的稻田,当地政府与专家共同协商后,决定采取早稻“翻秋”种植,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早稻种子做晚稻种植,这是特殊时期常用的补救措施,但存在一定风险。”华容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说,水稻生产季节性强,现在播种比正常晚稻“翻秋”种植晚了一些时日。

灾情发生第二天,华容县农业局抢抓生产自救黄金时期,就近在红星、治河、黄蓬等村流转土地160亩进行集中育秧。“因为天气、温度等不稳定因素,‘翻秋’有一定的风险,但对种粮大户而言,已经是最好的止损办法。如果这次能成功,村民的后期投入会更少”。

农业部门除了鼓励村民补种外,还根据村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部分村民改种芥菜等蔬菜。华容县农业局已经联系好当地6家蔬菜加工企业,采取订单种植和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确保溃区农民改种蔬菜的销路。

文/本报记者 雷汉发 文 晶 白海星 魏劲松 刘 麟 通讯员 闫 锐 钱良好 杜 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