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重心向沿海不断移动。据统计,全世界经济总量一大半集中在沿海岸带300公里之内的地区,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皆是如此,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取得高速发展,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日前召开的“国研智库论坛2016·杭州论坛”上指出。
“国研智库论坛2016·杭州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主办,主题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与会代表们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的战略走向、顶层设计、创新举措等热点问题。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投资增长的速度与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节点上讨论港口转型、协调发展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隆国强表示。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的过程中,港口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指出,“中国90%以上的外贸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商船遍布全世界1200多个港口,同时中国也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国际贸易与海洋运输业的关系非常紧密,这使得海上通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有力促进沿线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人文等方面的合作,给港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如何能够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需要深入研究。下一步,港口应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协调发展。
隆国强建议,在当前港口竞争的新格局下,采用港口集群化的发展方式;同时,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港口的智能化,打造智慧港口;以港口为依托,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实现港城融合,真正形成港口经济。
作为沿海大省,港口是浙江的突出优势,浙江全省拥有大陆及岛屿海岸线6715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1%,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沿海港口整合,发挥浙江港口的整体优势,组建了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和浙江省海港集团,实现了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推动了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港口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15年,浙江省沿海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57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9亿吨,连续7年居世界各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63万标箱,超过香港跃居世界第四位,增幅为全球十大港口第一。
“把港口优势发挥好,既是浙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攻方向。”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指出,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善坤告诉记者,《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统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记者获悉,浙江将继续加强港口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在完成宁波舟山港整合的基础上,加快整合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等沿海港口,实现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支撑平台构建和江海直达船型研发,着力完善大宗商品及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打造大宗商品储备加工基地、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江海联运集疏运网络等,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浙江还将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沿线浙籍华人华侨聚集、浙商力量较强的优势,加强与全球其他港口合作交流,共同构建高效便捷的港口网络,实现优势互补。
“浙江在以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具有雄厚的基础,也有丰富的资源。”张占海表示,他建议浙江加快海洋优势产业的聚集发展,打造港口一体化的升级版。通过壮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依托宁波舟山港,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向海洋产业链高端发展,增强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