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 慧 实习生 李永文
▲ 目前,总投资2.2亿元的大沽排污河河口整治项目已清淤疏浚63万立方米。图为整治后的大沽排污河道。
▲ 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解决了工业园区污水深度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图为生态湿地公园一角。
▲ 经过多年保护和修复,古海岸湿地环境明显改善,成为水鸟的天堂。图为七里海湿地一隅。 本报记者 沈 慧摄
在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海洋已成为人类繁衍发展的重要生命线。然而,随着海洋开发利用进程的加快,近海污染等不协调音符屡屡出现。围绕统筹海洋保护与开发的主题,记者跟随国家海洋局“海疆生态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天津,看其如何点海成“锦”。
破除入海污染沉疴
“夏风裹挟着腥臭味扑面而来,黑色淤泥里几株芦苇随风摆动。”忆及曾经的大沽排污河入海口,天津市海洋局副局长高明兴忍不住皱眉。
位于天津临港经济区的大沽口排污河,是1958年开挖的人工河道,全长67.47公里,主要承担南开、和平、河西等区域的城市污水及农田沥水的排泄任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积聚,大沽排污河局部底泥中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等严重超标。更糟糕的是,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流经大沽河河道时,因河道淤泥上泛,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陆地污染源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占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其入海方式就是河道排污口。”高明兴说。
严防“最后一公里”陆源污染,2013年,在国家海洋局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大沽口排污河综合整治项目正式启动。河道清淤、修坡、护砌、岸壁改造、绿化……目前,总投资2.2亿元的大沽排污河河口整治项目已清淤疏浚63万立方米,建设连地墙900米,处理污染沉积物2.7万立方米。
“清理出来的淤泥如果任意堆放到其他地方将会形成二次污染,技术人员则能将它变废为宝。”项目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河口表层淤泥经过特殊处理,送到具有环保资质的烧结厂烧成建筑材料和陶粒,废渣则用作路基土、筑坝土等,实现循环利用。
看到昔日浑浊不堪的河口如今重现生机,天津临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污泥疏浚清理后,将大大减轻入海河水给渤海近岸海域带来的污染,现在入海河口附近又能见到鱼了。”胡军透露,在绿化的基础上,天津还会进行海岸景观建设,营造亲水海岸环境,使治理后的大沽排污河口成为风景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环境治理必须陆海联动,陆上河口整治看得见,海底的功夫也不少。近年来,天津开展了大量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综合利用人工鱼礁、人工牡蛎礁及增殖放流等多种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修复手段,在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人工鱼礁示范区10公顷,投放人工鱼礁4600个,牡蛎礁6万袋。这些新举措在净化水体、稳定海岸线及促进营养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呵护“世外桃源”
地处宁河县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以贝壳堤、牡蛎礁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环境及古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管理对象的海洋类自然保护区。古诗有云,“百道河沽秋水至,烟波七里浩无垠”,说的正是这片湿地。
“古海岸”说法的由来与七里海不无关系。数千年前,保护区内的七里海与渤海相连,是名副其实的海,后几经演变,最终变成了一片辽阔的内陆湖。为找回昔日的古海岸湿地,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经过多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修复、治理、保护,如今古海岸湿地慢慢恢复曾经的活力:上万亩水域碧波荡漾,其间芦荡茫茫、百鸟云集。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于华告诉记者,湿地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2500个,俨然一个天然氧吧,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湿地如今成了水鸟的天堂,“每年春夏,芦苇丛中大批水鸟栖息,其中不乏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
类似的可喜变化同样在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公园上演。盛夏的湿地公园,草木繁盛、野趣盎然,不过就在4年前这里仍是一片盐碱滩涂,因上游污染物排放等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2012年年底,占地6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5亿元的生态湿地公园落成。“这座公园以水处理为主兼具景观效果,解决了工业园区污水深度处理和濒海工业园区海洋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胡军说,湿地公园的水源主要来自临港经济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湿地调节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生物栅,通过芦苇等植被的物理、生物、化学反应的三重协同作用得到净化。“目前,湿地公园每天引入工业废水约6000吨至7000吨,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约349吨、氨氮含量129吨,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入海,对改善渤海水质和保护渤海海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胡军说。
筑起海洋保护“长城”
客观而言,天津的海岸线不算长,只有153公里。海岸线虽短,天津海洋生态面临的压力却不小。“地处环渤海经济中心,天津既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也因陆源污染和繁忙的海上运输一度给渤海湾海洋生态保护造成了困扰。”天津市海洋局局长蔡明玉坦陈。
海洋开发与保护到底如何统筹,这是沿海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曾经十分头疼的事。“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海金滩,”这是新形势下天津作出的抉择。“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天津的海。”黄兴国说。
呵护海洋生态,2012年10月,国家海洋局印发实施《关于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若干意见》,并配套印发《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以有效保护渤海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2014年,天津海洋生态红线区正式划定。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汉沽重要渔业海域、北塘旅游休闲娱乐区、大港滨海湿地共计219.79平方公里海域,以及天津大神堂和大港滨海湿地18.63公里自然岸线划定为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区。
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后,天津市明确了自然岸线保有率、红线区面积、水质达标、入海污染物减排等控制指标。在用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过程中,严格审查海洋生态红线合规性,严禁与红线区保护与修复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同时,建起了集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环境监测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升了天津海洋生态红线区的监管能力。
多措并举,如今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渐渐改善。《2014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当年全市管辖海域劣四类海域面积逐步减少,与2013年同期相比呈小幅下降趋势。
海洋生态逐步改善的同时,天津海洋经济规模不减反增。“天津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高明兴介绍,以海洋生态保护为契机,天津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5年天津海洋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目前,天津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打造了一批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海洋重点实验室15个,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先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蔡明玉透露,“十三五”期间天津将继续坚持陆海统筹,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入海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为主要切入点,与有关涉海部门通力协作,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还渤海一片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