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改急不得
□ 佘 颖

外来的经验要用在本地学校上,需要一个接收、吸纳、消化、改造的过程

在中小学课改、高考改革、高校教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7月,河北涿鹿县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却被叫停。涿鹿县当地官方的说法是:充分尊重民意,经研究决定,全面停止“三疑三探”。力推此事的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也黯然辞职。

客观地说,“三疑三探”模式本身没有多大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向在发达国家早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其发源地河南省西峡县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但是,西峡县是在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的带领下,前后花了6年时间,先去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考察了整整一个星期,又花几个月写出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并选择了三所中学试点,总结经验后才全面铺开,并反复调整,最终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三疑三探”模式。

而涿鹿县的改革呢?请注意一个细节,从简历上看,主导改革的郝金伦曾做过多年的乡镇党委书记,2013年8月份才“上调”县直部门,出任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委书记,之前并没有在教学一线工作的经历。他推广“三疑三探”是源自对西峡县的考察,回来之后也没有选取当地的优质校、薄弱校、一般校进行试点,而是直接迅速地开始大面积推广。2014年5月,涿鹿县所有学校开始启动“三疑三探”改革之时,他上任不过9个月。可以说,这是一次外行人在短时间内上马的教育改革。

各个学校的生源、师资、教学方式、校风学风千差万别,外来的经验要用在本地学校上,需要一个接收、吸纳、消化、改造的过程。尤其是以讲课、考试为主要教学评估模式的中学,要一下子变成发问释疑为主的形式,老师、学生、家长都需要适应。郝金伦自己也承认,改革对教师过去备好课的固定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峡县对当地的教师、校长、教研员进行了普遍培训。根据媒体前些年的报道,在西峡县,改革推开之初,教研员往往是在乡镇学校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手把手地帮老师备课,还常常组织先行实验的教师到乡下送课。各学校、各乡镇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县里每年都要对全县教师进行新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业务理论测试,并通过汇报课、示范课、展示课等活动,要求教师人人过关。

反观涿鹿县,用郝金伦自己的话说,“在改革的道路上,只有我和几十位校长,还有一部分力挺我们的老师”。这一地孤胆英雄的落寞背后,也反衬了教改并没有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更谈不上有效的培训提升。连老师都不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又怎么可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

也许假以时日,涿鹿县的“三疑三探”改革也能走出一条本地化道路,但太过心急地推广,在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尚不到位的前提下,注定是要失败的。而且,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要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用行政手段强推改革本就不合时宜。希望今后的学校吸取涿鹿的教训,不要一味求快,还是要结合实际,稳扎稳打,用局部的试点推进,为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改革积累更多成功经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