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
且看翠色满渝都
本报记者 吴陆牧
图为重庆市黔江区国有林场。 本报记者 吴陆牧摄

渝东南地区处在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处,包括有重庆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个区县(自治县),总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这个区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重庆实施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被划定为生态保护发展区。

最近几年,尤其是获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以来,渝东南各区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构筑绿色屏障

出黔江城区,驱车往东行驶10多公里,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记者来到海拔约1000米的黔江区国有林场武陵山管护站。站在山顶望去,远看层峦叠嶂,山色翠绿;近看山林茂密,郁郁葱葱。

“既要造绿,更要爱绿、护绿。”刚刚巡山回来的管护站站长刘德强说,他每天都会进山转一圈,看着这片树林安然无恙,心里才会踏实。刘德强只是黔江区众多护林员中的一员,对于他们来说,守护青山绿水早已成为一种自觉。

黔江区国有林场的管护面积接近7000公顷。“这一片山水不仅是黔江的天然生态保护屏障,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场副场长孙文超说,以森林资源保护为重点,黔江区国有林场不断完善各项管护措施,连续20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和重大破坏生物资源案件。

构筑绿色屏障,既要守“存量”,也要扩“增量”。近年来,黔江区一方面突出保护优先,不仅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街道年终综合目标考核,还实行公益类天然林全面禁伐,落实450名专兼职护林员对国有林场、集体公益林、天然林等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森林补偿118.3万亩,兑现生态补偿资金637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23.15万亩,新造林7万亩,新增封山育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

不仅是黔江,渝东南各区县都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生态脆弱、退化区域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综合治理,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与黔江区相邻的彭水县是重庆市7个森林资源大县之一,也是全国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彭水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31.6%提高到目前的50%,水土流失面积减少69.4平方公里。此外,彭水县还探索出了“高山防护林,中山用材林,平坝经济林,旅游沿线景观林”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超过15万亩。

强化环境保护

走在彭水县城的滨江路上,可以看到,穿城而过的清澈的乌江。夏日清风徐来,江面波光粼粼,两岸柳树低垂,让人赏心悦目。

“以前县城的污水直接排到江里,污染大,而且水有点浑浊,哪像现在这么干净。”说起环境的变化,65岁的张大爷难掩喜悦,“我和老伴没事的时候经常到江边逛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变化的背后,是彭水县对水环境整治付出的巨大努力。彭水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彭水县通过制定治水方案、开展源头控污、实行河段长责任制等方式,先后开展了县内11条次级河流的巡查,重点整治了郁江、棣棠河、普子河、诸佛江,有效改善了水环境。目前,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乌江、郁江两江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次级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在渝东南,以人为本构筑生态安全体系已成为各区县的一致行动。据了解,随着重庆市持续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环保行动,渝东南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并着眼长远加强生态环保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大计。黔江是山城,也是水城,境内有河流37条、水库16座、山坪塘1000多口。一条阿蓬江贯穿黔江南北,是当地人的母亲河。最近几年,黔江区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黔江河、阿蓬江水污染问题列入民生实事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综合整治,并成立30个乡镇街道环保办公室,建立起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网络。

黔江区“防”“治”并举推进“碧水行动”。黔江区环保局副局长邓江明介绍,在“防”方面,黔江区建成了濯水、阿蓬江、太极等1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48.6公里,日处理能力超过1万吨。在“治”方面,完成了黔江河城区段14个污水直排口治理,取缔关闭黔江河上游98户畜禽养殖场,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案件。

探路生态产业

在黔江区中塘乡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曾经7000多亩的荒山野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片的猕猴桃果园。园子里,绿油油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密密麻麻的果袋里套着青色的果子,圆润而饱满,煞是惹人喜爱。

正在管护果园的58岁的村民张义国告诉记者,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过去村民们看天吃饭,生活艰辛;如今种上了猕猴桃,乡亲们靠山吃山,既增绿又增收。据了解,黔江区将黄溪镇、金溪镇、石家镇等16个乡镇定位为生态农业保护区,大力发展生猪、烤烟、蚕桑、猕猴桃、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目前仅猕猴桃产业的年产值就超过8000万元。

既要保护生态,也要发展经济。渝东南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但却有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渝东南各区县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下,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利用武陵山区的比较优势,发展起生态旅游、生态资源加工、特色效益农业,不仅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更加快了整个武陵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速度。

锰矿曾是秀山县引以为豪的矿产资源,“锰产业”一度占秀山县经济的80%以上。最近几年,秀山县按照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实现了从“一锰独大”向特色效益农业、特色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和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业四大绿色产业转型。2015年,秀山县GDP增长了10.5%,增速在渝东南片区名列前茅。秀山县委书记王杰说,“只要发展路数对了,生态优势就会转化为生产力”。

旅游业成为各区县竞相打造的重点产业。彭水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古老的蚩尤文化、黔中文化和盐丹文化。当地政府突出“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旅游产业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建设。据了解,彭水县最近3年着力打造了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蚩尤九黎城、郁山古镇五大精品景区,旅游人气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攀升,年接待游客量从351万人次增加到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52.6亿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