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活动启动——
保险服务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本报记者 江 帆

7月8日,由中国保监会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活动启动。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活动上表示,“十三五”规划绘就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也赋予保险提升人民“获得感”的重要职责。“获得感”是保险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更应该是保险业重要的文化标签。

“获得感”是保险监管层的新提法,这意味着保险业正在转变观念和思路,切实关注市场和百姓的需要。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十二五”中国保险业十大改革举措和“2015年中国保险发展指数”也对此给予了佐证。

“十二五”中国保险业十大改革举措包括国务院出台保险业“新国十条”;全面推进“偿二代”体系建设;农业保险条例颁布,开启农业保险发展新局面;《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国基本实现城乡大病保险全覆盖;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使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启动人身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和险企的竞争力;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完善保险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深化保险业发展改革;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开通12378维权投诉热线,全面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设中国特色保险文化,探索中国特色保险文化建设发展道路。

“2015年中国保险发展指数”则直接体现了十大改革举措的效果。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保险发展总指数为112.8,比2014年提高了3.5个点,为“十二五”期间同比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2015年服务能力指数为113.1,高于总指数0.3个点,比上年提高3.6个点,对总指数的贡献最大,达到31.2%,反映出中国保险业服务国计民生能力不断增强。

业内专家表示,保险业的发展壮大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保险业积极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社会就业渠道、改善民生保障体系、参与社会风险管理,服务大局成效显著。所有这些都将切实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十二五”期间,保险业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服务“三农”、管理人身财产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建立更加均衡的、多层次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支持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保险业越来越活跃。

虽然保险业已有不少积淀,但要成为一个能给百姓带来更大亲和力、安全感强、满意度高的服务行业,还需要不小的提升。“十三五”期间,中国保险业给自己的定位是: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灾害救助体系、支农惠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体制增效升级、完善风险管理、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如何达到目标定位?项俊波给出的路径是:通过持续扎实的公众宣传,实现全民保险意识的提高,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保险成为日常生活随手可用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公众管理风险的基本思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